中挑生毒
(即蛊毒。)
此淫术也,岭南、闽、广有之,而福之古田、长溪为最,乃于饮食中行厌胜之法,鱼肉能反之乡,饮食当先以银器试之,有毒即黑。或用犀角搅试,有毒则起白沫。又验中蛊之法,吐如火炽者,此中蛊也。胸膈痛毒在上,则服白矾。升麻以吐之。膈下痛,毒在下,则以米汤调郁金末二、三钱服以泻之,或将三味合服,不吐即下。(宋李巽岩侍郎,为雷州推官,鞫得此方,活人无算。载范石湖集)
一、虾蟆蛊、蝌蚪蛊,其证心腹胀痛,口干思水,不能饮食,闷喘。用车辖脂半斤,热酒渐渐服之,其蛊自出。
一、蛇蛊,饮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心下热闷。用马兜铃一两煎服即吐出。
一、金蚕蛊,用石榴根皮煎汁饮。
一、中蛊吐血,或下血如鹅肝,或心腹急疼,如有物咬,不即治者死。用败鼓皮烧灰酒服二钱,或小麦面三合,分为三服,以冷水调下,半日服尽,下蛊即愈。
附五种蛊毒方
上共末,用生羊肺如指大,以刀切开纳药末两匙在内,吞下。

- 中挑生毒《外科证治全书》
- 中藤黄毒《外科证治全书》
- 中庭《针灸大成》
- 中痰瘫患《奇效简便良方》
- 中庭《中医词典》
- 中痰《奇方类编》
- 中庭《针灸学》
- 中痰《奇效简便良方》
- 中庭疽《中医词典》
- 中痰《景景医话》
- 中庭疽《外科启玄》
- 中痰《医法圆通》
- 中桐油毒《外科证治全书》
- 中痰《医学集成》
- 中桐油毒《奇效简便良方》
- 中酸《中医词典》
- 中统论《圣济总录》
- 中水银毒秘方《华佗神方》
- 中外《中医词典》
- 中水银毒《奇效简便良方》
- 中脘《气功外气疗法》
- 中水毒《奇效简便良方》
- 中脘《中医词典》
- 中水毒《幼幼新书》
- 中脘《针灸学》
- 中水毒《圣济总录》
- 中脘(一名太仓)《针灸大成》
- 中水《中医词典》
- 中脘疽《中医词典》
- 中署《针灸学》
- 中脘疽《医宗金鉴》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