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扑损伤
凡跌打、磕压、落马、复车、坠屋、闪肭诸伤。大小便通者轻,不通者重。初时不问老弱,有无瘀血停滞及昏愦气绝不能言者,俱宜服热童便一大瓯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最大,且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然后再看伤之轻重,按法治之。如皮肉未破,胸胁肚腹有作痞闷疼痛者,必是瘀血。壮实人以复元活血汤攻之,老弱人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外用生姜、葱白同捣烂和面炒热,罨伤处,仍多用炒热者续易之,止痛如神。如皮肉已破,损伤筋骨,血流不止而烦躁者,名曰亡血。急用花蕊石散或金疮必效散干掺止血。内以八珍汤加酒炒骨碎补、红花、续断补之。其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者,以六君子汤加当归、木香调之。其有伤轻,别无瘀血等证,而肌肉作痛者,以复元通气散宣之。
此证,须察其所患轻重,有无瘀血及元气虚实,不可概行攻下,致成败证焉。凡所伤筋断、骨碎等证,另有接骨专科,兹书不及详载。
一、跌扑气绝,用仙人柴(即九里香叶。)捣自然汁一杯灌下即苏。只心中微热,能受一点者无有不活。
一、骨节打断离脱,急取大生蟹捣烂,热陈酒冲入,连服数碗,即大醉无妨。外亦用敷伤处,半日觉骨内有声。(按预收生蟹阴干,炙末酒服亦可。)
一、跌扑筋断,用金沸草根(即旋复草。)绞取汁,以筋相对,以汁涂而封之即相续如故,百不失一。须禁劳动二十七日。
一、孕妇跌伤,用阿胶二钱、归身一钱五分、艾叶一钱、生地黄三钱、续断二钱、砂仁八分炒、川芎五分炒、红花三分,酒水各半煎服。
一、跌打破伤风,发热高肿,甚至牙关紧急者,用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五分,白芷、川汲水调敷。
一、跌扑极重,大小便不通,乃危急之候,宜先用通导散行下蓄血,然后再进他药。此证药忌酒煎。
柴胡(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穿山甲(炒研) 天花粉(各一钱) 大黄(三钱,酒炒)桃仁(二十个) 甘草(八分) 红花(八分)
上酒水各半煎,食前后服之,以利为度。
复元通气散
木香 茴香(炒) 穿山甲(炙研) 陈皮 白芷 甘草 漏芦 贝母(去心)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
通导散
大黄 生地黄 桃仁 枳壳 赤芍 当归(各二钱) 陈皮(三钱) 木通 朴硝(各一钱)甘草(六分)
上水煎,热服,以通利为度。切不可用酒煎,令人闷绝而死。
打伤眼睛方
打伤眼睛突出,急揉进。用生猪肉一片,将当归、赤石脂末少许,掺肉上贴之,去毒血即愈。
内麻药
生川乌 生草乌(各三钱) 闹羊花(醋炙七次,九分) 半夏(生,五钱) 黄麻花(一钱)蟾酥(酒化,一钱) 生南星(五钱)
芋艿叶汁拌上药晒干为末,瓷器收贮。每用八厘,服用淡盐汤一杯即解。
外麻药(名羊花散。)
生南星 生半夏(各二钱) 闹羊花(三钱) 生川乌 生草乌(各一钱)
凡用刀割血出不止,用此止之。
古锻石(一升,入牛胆内阴干,再入牛胆内阴干。如此七次,用牛胆七个方成。俟阴干贮收。) 大黄(四两,切片,同锻石入锅内炒,锻石桃红色取起,去大黄,放地上一夜,研收末听用。)
跌破头脑方
真绿豆粉铜锅内炒黑,铺地上退火气,再敷破处,用包头布包好,避风数日愈。
跌扑神效散(存验。)
川乌(制) 草乌(各二钱,制) 肉桂 红花(各一钱七分)
上共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伤重者不过三分即愈。
接骨丹(存验。)
取路旁墙脚下,往来人便溺处,年久碎瓦片一块,(黄透者佳。)洗净火 红,入米醋淬凡五,极能理伤续断,屡验。)
六君子汤(通用二十一。)
四物汤(通用二十三。)
八珍汤(通用二十五。)
花蕊石散(见金疮。)
金疮必效散(见金疮。)

- 跌扑损伤《外科证治全书》
- 跌扑损伤《仁术便览》
- 跌扑损伤《经验丹方汇编》
- 跌扑损伤《丹溪心法》
- 跌扑至重面青气短欲死者《回生集》
- 跌扑损伤《续名医类案》
- 跌仆《中医词典》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女科证治准绳》
- 跌仆《外科理例》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证治准绳·女科》
- 跌仆内伤《保婴撮要》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医学纲目》
- 跌仆伤胎《中医词典》
- 跌扑伤胎《竹林女科证治》
- 跌仆伤胎《济生集》
- 跌扑伤胎《女科秘旨》
- 跌仆外伤《保婴撮要》
- 跌扑伤损《证治准绳·疡医》
- 跌仆胁痛《中医词典》
- 跌扑伤筋《奇效简便良方》
- 跌闪伤腰痛《奇效简便良方》
- 跌扑青肿《奇效简便良方》
- 跌闪小产《傅青主女科》
- 跌扑门《张氏医通》
- 跌闪肿痛《奇效简便良方》
- 跌扑动胎腹痛不血《奇效简便良方》
- 跌死《洗冤集录》
- 跌扑动胎《胎产秘书》
- 跌死秘方《华佗神方》
- 跌扑穿断舌心,血出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 跌损妙方书后《跌损妙方》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