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之上也。)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脉入腰。足太阳膀胱脉抵腰。
□
生肾俞穴,在脊骨两旁陷肉处,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
腰间发一红 如瘤,两边各生一红线缠至脐腹则死。用墨水磨浓调雄黄末,涂之即愈。
□
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较干者更疼,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泡用线针穿破。外俱用粪桶箱,炭火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或用蛇蜕( 、)毛厕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调敷俱效。
此证不速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危险,须急治之。
除湿逐丹汤(治蛇串白泡。)
防风(五钱) 苍术(三钱) 赤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栀(三钱) 甘草(三分) 白术(三钱) 薄桂(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丹退而愈。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 腰部证治(计三证)《外科证治全书》
- 腰部劳损《老年百病防治》
- 腰丛《人体解剖学》
- 腰部病症《中医伤科按摩学》
- 腰带痛《中医词典》
- 腰部保健按摩《老年百病防治》
- 腰带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 腰部《外科大成》
- 腰带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腰髀痛《脉因证治》
- 腰骶椎变异与腰痛《中医伤科按摩学》
-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 腰腹背痛《女科秘旨》
- 腰背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腰腹背痛《女科折衷纂要》
- 腰背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腰腹及背痛《证治准绳·女科》
- 腰背痛辨病《常见病自测》
- 腰腹及背痛《济阴纲目》
- 腰背痛《中医词典》
- 腰腹及背痛《女科证治准绳》
- 腰背痛《百病自测》
- 腰股痛《中医词典》
- 腰背痛《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腰骨《中医词典》
- 腰背扭伤《手穴手纹诊治》
- 腰骨《正骨心法要旨》
- 腰背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中医伤科按摩学》
- 腰骨《医宗金鉴》
- 腰背反张《沈氏女科辑要》
- 腰骨伤《中医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