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肿
痈疽之起,总由血气壅滞所致,如河渠淤塞者然。苟使血气流畅,何痈疽之有。故火毒壅滞则红肿 痛而成痈;寒痰壅滞则白塌木肿而成疽。痈作突热治,疽作虚寒治,一目了然,不俟诊脉可知也。及其壅滞既久,变好血而成脓,创好肌而破口,苦矣哉!当初未作脓之时,急随痈疽证治消治之,俾其痛止肿平,安然畅适,岂不快欤?每见恃能刀针,不细察病情当用刀针否,漫云泄毒,乃杀人不转睫之徒也。不但病患负痛已甚,又何能堪此痛苦。更有妄施刀针,以致溃烂难敛,七恶蜂起,仁心仁术者,谅不妄为若此也。

- 论肿《外科证治全书》
- 论中暑脉不同《伤寒发微论》
- 论肿《疡科纲要》
- 论中脉形状指法主病《伤寒六书》
- 论肿不肿《外台秘要》
- 论中风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论肿不肿《医学从众录》
- 论中风伤寒脉《伤寒发微论》
- 论肿疡辨脓之法《疡科纲要》
- 论中风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质疑录》
- 论肿疡行气之剂《疡科纲要》
- 论中风《医学心悟》
- 论肿疡内已成脓之剂《疡科纲要》
- 论中风《中风论》
- 论肿疡退消之剂《疡科纲要》
- 论痔疮《外科枢要》
- 论种痘已出时期《儿科萃精》
- 论痔(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仲景缓迟沉三脉《伤寒发微论》
- 论痔《外科精义》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中藏经》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华佗神方》
- 论诸疮《外科精义》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中藏经》
- 论诸经向导药随经引使《疡医大全》
- 论治疹当随时令不可执用寒凉《冯氏锦囊秘录》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中藏经》
- 论治疹《温热经纬》
- 论诸气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论治疫《温热经纬》
- 论诸热误治发斑疹《冯氏锦囊秘录》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