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有学问之医,有阅历之医,外科古有专业无专书,故阅历为尤切。汉唐作家十数,然多亡佚》,莫详于《外台》。顾闳深奥衍,未易通晓,且时异事殊,即方药所载,或至贵而骤不可得,或甚贱而莫识其名,是以精而用之者益鲜。自后源流不一,治遂多歧,其专门名家,大率由阅历而进之学问者也。近世《外科证治》一书,不为高论,一以阴阳虚实为之端,法期简要,方必中和,深有取于王氏《全生集》,而删繁补缺,几于明备。览之而得其归,用之而有其效,视他书徒炫名目,侈陈古义,或不甚切于日用者有间。夫自武进曹畸庵有《疡医雅言》之述,《千金》、《外台》将可以复明于世,独于宋后诸家等之自桧以下,今以此书为矢,则学问即阅历,阅历亦学问,溯流穷源,庶无遗憾耳。谨识其大概,以谂世之笃嗜斯道者。
同治乙丑冬孝感屠仁守书于成都寓斋

- 序(二)《外科证治全书》
- 序(二)《温热经纬》
- 序(前)《古今医鉴》
- 序(二)《仁术便览》
- 序(三)《仁术便览》
- 序《先哲医话》
- 序(一)《仁术便览》
- 序《针经指南》
- 序(一)《温热经纬》
- 序《子午流注针经》
- 序(一)《外科证治全书》
- 序《脉诀乳海》
- 序次丹溪小儿痘疮治法《明医杂着》
- 序《外科传薪集》
- 序二《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序《原要论》
- 序二《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序《黄帝明堂灸经》
- 序二《仿寓意草》
- 序《客尘医话》
- 序二《竹泉生女科集要》
- 序《花韵楼医案》
- 序二《察病指南》
- 序《修昆仑证验》
- 序二《推求师意》
- 序《儿科醒》
- 序二《古今医统大全》
- 序《保幼新编》
- 序二《医述》
- 序《养老奉亲书》
- 序二《类经》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