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一、此书创刻于吾乡程玉农廉访,垂今三十余年,未见别本,将来流传必且益少。蜀中同官诸君子,相与醵资重刻,诚为快举。
一、蜀中论外科,推王氏《全生集》为善本。此书于《全生集》采摭尤备,于其所不备者,又皆大备,故此书较《全生集》,有过之无不及也。
一、此书初刻,体例多未画一,舛错尤甚。兹刻属知医者再三雠校,凡是正二百余条,仍间有误文,实因无可勘据,不若姑阙疑以传疑。
一、此书引用各家,皆未注明来历,系是随时甄录,意在得瘥而止。兹刻亦不及遍考,识者详之。
一、附刻全生集医案,因与此书足相印证,参阅良便。
一、此书不及丹药,兹得《疡医雅言》丹药方,简明切要,录附于后,以成完璧,其意详见识语中。
同治丁卯仲春月京山易崇阶倥侗氏书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外科证治全书》
- 重刻大宗伯董玄宰先生秘传延寿丹方《食鉴本草》
- 重刻序《外科方外奇方》
-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外台秘要》
-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生理学》
- 重刻《外台秘要》序《外台秘要》
- 重链病《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重刻《千金宝要》序《千金宝要》
- 重量与计量单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重刻《回生集》叙《回生集》
- 重楼《滇南本草》
- 重刻《海上方》序《孙真人海上方》
- 重门主论《疡医大全》
- 重可去怯《中医词典》
-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内外伤辨》
- 重刊卫生宝鉴后序《卫生宝鉴》
- 重逆《中医词典》
-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序《洪氏集验方》
- 重强《中医词典》
- 重刊宋本洪氏集验方后叙《洪氏集验方》
- 重强《医述》
- 重刊《续名医类案》序《续名医类案》
- 重锓本跋《类证治裁》
- 重刊《儒门事亲》序《儒门事亲》
- 重锓类证治裁序《类证治裁》
- 重刊《滇南本草》序《滇南本草》
- 重轻审察《诊家正眼》
- 重解虚则补之四句《针灸问对》
- 重热则寒《中医词典》
- 重竭《中医词典》
- 重舌《中医名词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