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病论(附律一条)
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古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诚以得其欢心。则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无误也。如尝贵后贱,病名脱营。尝富后贫,病名失精。以及形志苦乐,病同法异;饮食起居,失时过节;忧愁恐惧,荡志离魂;所喜所恶,气味偏殊;所宜所忌,禀性迥异;不问何以相体裁方耶?所以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便者,问其居处动静阴阳寒热性情之宜。如问其为病热,则便于用寒;问其为病寒,则便于用热之类,所谓顺而施之也。人多偏执己见,逆之则拂其意,顺之则加其病,莫如之何。然苟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至于受病情形,百端难尽。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和,若不问而概以常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未病素脾约,才病忽便利,若不问而计日以施治,宁不伤人乎,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若不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疑难证,着意对问,不得其情,他事间言,反呈真面。若不细问,而急遽妄投,宁不伤人乎?病形篇谓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今之称为工者,问非所问。谀佞其间,病者欣然乐从。及病增更医,亦复如是。乃至 徨医药,偶遇明者,仍复不投。此宜委曲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更可怪者,无知戚友探问,忘其愚陋,强逞明能,言虚道实,指火称痰,抑孰知其无责而易言耶?坐令根据傍迎合,酿成末流,无所底止,良足悼矣。吾徒其明以律己,诚以动人,共砥狂澜乎。
【律一条】
凡治病,不问病患所便,不得其情,草草诊过,用药无据,多所伤残,医之过也。

- 问病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 问病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问病同脉异病异治同《诊宗三昧》
- 问辨声色法《诊宗三昧》
- 问察原委《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问《古今医统大全》
- 问冲阳太溪脉《诊宗三昧》
- 问《中医词典》
- 问初诊久按不同说《诊宗三昧》
- 稳展《饮膳正要》
- 问从脉不从证从证不从脉《诊宗三昧》
- 稳婆《竹林女科证治》
- 问答《伤寒恒论》
- 稳婆《医述》
- 问大小便以辨寒热虚实《医学摘粹》
- 稳婆《中医词典》
- 问痘七条《四圣悬枢》
- 稳婆《景岳全书》
- 问耳目《中医词典》
- 稳定性试验的方法《医院药学》
- 问二便《中医词典》
-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或称游离皮瓣移植)《外科学总论》
- 问二便《医碥》
- 吻《中医词典》
- 问法《形色外诊简摩》
- 吻《中医名词词典》
- 问法解《素灵微蕴》
- 刎伤《外科证治全书》
- 问反关脉《诊宗三昧》
- 刎颈《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问妇女《中医词典》
《医门法律》
- 自序
- 卷一
- 一明望色之法
- 一明闻声之法
- 一明辨息之法
- 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 一明问病之法
- 一明切脉之法
- 一明合色脉之法
- 一明营卫之法
- 一明络脉之法
- 申明《内经》法律
- 申明仲景律书(附杂证时病药禁一条 附伤寒三阳经禁一条)
- 先哲格言
- 卷二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 卷三中风门(论一篇 法四十一条 律六条)
- 卷四热湿暑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 卷四伤燥门(论一首 法十一条 律五条)
- 卷五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 卷五痢疾门
- 卷五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 卷五咳嗽门(论二首 法十六条 律六条)
- 卷五关格门(论二首 律四条)
- 卷六消渴门(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 卷六虚劳门(论二首 法三十一条 律十条)
- 卷六水肿门(论三首 合论《金匮》方六条 律七条 附论海藏法一条)
- 卷六胀病论
- 卷六黄瘅门(法十五条 律三条)
- 卷六肺痈肺痿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