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
证名。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的症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若误下后,心下痞,气逆呕吐者,宜用半夏泻心汤;又见胃中虚弱者,宜用甘草泻心汤;若误下后,心下痞,阳气不足者,宜用附子泻心汤。杂病见心下痞的治疗,《丹溪心法·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实之人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查、曲蘖、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参见痞、心下痞满等条。

- 心下痞《中医词典》
- 心下满急《普济方·针灸》
- 心下痞《卫生宝鉴》
- 心下满急《新修本草》
- 心下痞《卫生宝鉴》
- 心下满附结胸痞气脏结《医效秘传》
- 心下痞二十五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心下满《伤寒明理论》
- 心下痞满《中医词典》
- 心下满《丹溪手镜》
- 心下痞痛《中医词典》
- 心下满《伤寒大白》
- 心下痞硬《中医词典》
- 心下满《中医词典》
- 心下痞证《伤寒总病论》
- 心下满《中医名词词典》
- 心下痛《中医词典》
- 心下坚筑《中医词典》
- 心下温温欲吐《中医名词词典》
- 心下悸(述古)《伤寒指掌》
- 心下悬急懊痛方四首《外台秘要》
- 心下悸《伤寒心法要诀》
- 心下硬满证十二 阳明六十三《伤寒悬解》
- 心下悸《医学摘粹》
- 心下支结《中医名词词典》
- 心下悸《医宗金鉴》
- 心下支结《中医词典》
- 心下悸《中医词典》
- 心痫《中医词典》
- 心下急《中医词典》
- 心向量图《心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