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
病证名。
①由老年脏气日衰,汗、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所致。症见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白光)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气为阳,心气虚亦作心阳虚。详该条。
②指心气虚弱所致的证候。《小儿药证直诀》:“心主惊,……虚则卧而悸动不安。”症见心悸气短,动则加重,自汗,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无力,或兼面(白光)白,倦怠乏力等。多由胎元不足或病后体虚而成。治宜补心气,安心神。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以助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参见心阳虚条。

- 心气虚《中医词典》
- 心气虚《中医名词词典》
- 心气虚不得卧《中医词典》
- 心气痛脉论《三指禅》
- 心气虚不得卧《症因脉治》
- 心气痛《经验丹方汇编》
- 心窍《中医词典》
- 心气痛《急救广生集》
- 心热《中医名词词典》
- 心气通于舌《中医词典》
- 心热《中医词典》
- 心气实《中医词典》
- 心热《儿科萃精》
- 心气盛(心阳盛)《中医名词词典》
- 心热《小儿药证直诀》
- 心气盛《中医词典》
- 心热病《中医词典》
- 心气热《中医词典》
- 心热多汗《圣济总录》
- 心气厥痛《校注医醇剩义》
- 心热多惊《中医词典》
- 心气不收《中医名词词典》
- 心热烦啼《中医词典》
- 心气不宁《中医名词词典》
- 心热惊啼《中医词典》
- 心气不固《中医词典》
- 心热痿软《中医词典》
- 心气(健忘 无心力 失志)《针灸资生经》
- 心热痿软《症因脉治》
- 心气《普济方·针灸》
- 心热证《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