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痧
病名。
①痧证而见腹痛手足暖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阳痧,腹痛而手足暖者是也。出血即安。或因郁气不通之故。”治宜荆芥汤。
②因热毒郁结所致之痧证。《痧症度针》卷上:“阳痧,即热毒郁结之痧。多因冒暑耕耘,趋炎奔起,或怒劳郁勃,或醉饱迎凉,皆能成痧。”证见头痛、眩运、恶心、腹痛、面赤、目红,甚则护心噤口,汗出如油。四肢必温暖,脉必暴数或沉伏。切不可饮热粥、热汤,尤最忌姜汤、烧酒之类。法当先刮后放,并鼻(口畜)卧龙丹,调服痧药,以开闭塞,而通结滞。或令饮冷水,亦可解毒回生。参见痧条。

- 阳痧《中医词典》
- 阳杀阴藏《中医词典》
- 阳生阴长《中医名词词典》
- 阳杀阴藏《中医名词词典》
- 阳生阴长《中医词典》
- 阳入《中医词典》
- 阳生于阴《中医名词词典》
- 阳人阴人篇《形色外诊简摩》
- 阳生于阴《中医词典》
- 阳窍《中医词典》
- 阳胜《中医词典》
- 阳蹻穴《中医词典》
- 阳胜则热《中医名词词典》
- 阳蹻脉病《中医词典》
- 阳胜则热《中医词典》
- 阳蹻脉《中医词典》
- 阳胜则阴病《中医名词词典》
- 阳蹻脉《针灸大成》
- 阳胜则阴病《中医词典》
- 阳蹻病《中医词典》
- 阳盛《中医名词词典》
- 阳蹻《中医词典》
- 阳盛《中医词典》
- 阳跷阴跷脉循行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 阳盛格阴《中医名词词典》
- 阳跷阴跷脉循行经文《医宗金鉴》
- 阳盛格阴《中医词典》
- 阳跷申脉穴主治歌《刺灸心法要诀》
- 阳盛格阴《医宗金鉴》
- 阳跷申脉穴主治歌《医宗金鉴》
- 阳盛格阴《伤寒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