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喘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类证治裁·喘症》:“肾阳虚而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杂症会心录·喘症》:“第内伤之喘,有阴虚阳虚之异。”面色(白光)白,口不渴,大便泄,手足冷者,属阳虚。治宜温肾平喘,方用八味地黄汤,亦可加入人参、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之属。参见真元耗损喘、虚冷上气喘、虚喘等条。

- 阳虚喘《中医词典》
- 阳虚《药症忌宜》
- 阳虚猝倒《傅青主男科》
- 阳虚《中医词典》
- 阳虚毒结证《临证实验录》
- 阳虚《四圣心源》
- 阳虚恶寒《中医词典》
- 阳虚《中医名词词典》
- 阳虚恶寒《金匮钩玄》
- 阳性秽疮秘方《华佗神方》
- 阳虚耳聋证七 太阳九十八《伤寒悬解》
- 阳邪《中医词典》
- 阳虚发热《中医名词词典》
- 阳邪《中医名词词典》
- 阳虚发热《临证实验录》
- 阳消《中医词典》
- 阳虚发热《中医词典》
- 阳痫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阳虚发热《友渔斋医话》
- 阳痫《幼科心法要诀》
- 阳虚喉痹《中医词典》
- 阳痫《儿科萃精》
- 阳虚喉痛《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阳痫《医宗金鉴》
- 阳虚论治《虚损启微》
- 阳痫《中医词典》
- 阳虚门《寿世青编》
- 阳痫《中医名词词典》
- 阳虚喷嚏案《临证实验录》
- 阳溪(一名中魁)《针灸大成》
- 阳虚三夺统于脾《理虚元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