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痈
病名。痈疽之发于腋部者。出《外科正宗》卷四。亦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其病多因肝脾两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症见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治疗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可服透脓散加银花、桔梗、甘草,并切开引流。余治疗可参见外痈、溃疡条。

- 腋痈《中医词典》
- 腋痈《中医名词词典》
- 腋痈《医宗金鉴》
- 腋胁下凡八穴《针灸甲乙经》
- 腋痈《续名医类案》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外科证治全书》
- 腋痈《证治准绳·幼科》
- 腋下瘿瘤秘方《华佗神方》
- 腋痈《保婴撮要》
- 腋下穴《中医词典》
- 腋痈《外科心法要诀》
- 腋下毛《中医词典》
- 腋痈《外科正宗》
- 腋下瘤瘿《奇方类编》
- 腋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 腋下瘤瘿《急救广生集》
- 腋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腋下瘤《奇效简便良方》
- 腋肿《中医词典》
- 腋下狐臭《奇效简便良方》
- 腋肿、腋臭《医学纲目》
- 腋下动脉《中医词典》
- 靥(yè,音夜)《中医词典》
- 腋下《中医词典》
- 靥后发热咽痛不利之症《保婴撮要》
- 腋窝《中医词典》
- 靥后落痂治款《景岳全书》
- 腋痛论《症因脉治》
- 靥期《续名医类案》
- 腋痛(腋肿)《针灸资生经》
- 一《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