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蚀
病名。出《神农本草经》石硫黄条。亦名阴中生疮、阴疮、阴(匿^虫)、(匿^虫)、阴蚀疮等。指妇女前阴部溃烂,黄水淋漓,或痛或痒,肿胀坠痛,或形成溃疡如虫蚀者,多伴有赤白带下等。多因七情郁火,损伤肝脾,湿热下注,或阴部破损,感受毒邪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萆薢渗湿汤,并用外治法:溻痒汤(《疡医大全》:苦参、狼牙、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鹤虱)煎汤熏洗。珍珠散(辽宁中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珍珠、雄黄、青黛、冰片、黄柏、儿茶),局部撒用。

- 阴蚀《中医词典》
- 阴实《药症忌宜》
- 阴蚀《证治准绳·女科》
- 阴湿痰破疮《外科启玄》
- 阴蚀《外科大成》
- 阴湿蠲痛汤《仁术便览》
- 阴蚀《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阴湿鼓胀《医门补要》
- 阴蚀《盘珠集胎产症治》
- 阴湿鼓胀《中医词典》
- 阴蚀《女科证治准绳》
- 阴湿疮《外科大成》
- 阴蚀疮《千金翼方》
- 阴虱疮《外科心法要诀》
- 阴蚀疮《中医词典》
- 阴虱疮《医宗金鉴》
- 阴蚀秘方《华佗神方》
- 阴虱疮《中医词典》
- 阴蚀五疳《女科秘旨》
- 阴虱病《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阴市《中医词典》
- 阴虱《外科正宗》
- 阴市《针灸学》
- 阴虱《临证实验录》
- 阴市(一名阴鼎)《针灸大成》
- 阴尸候《诸病源候论》
-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针灸甲乙经》
- 阴盛则内寒《中医词典》
-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针灸甲乙经》
- 阴盛阴虚脉证辨《读医随笔》
- 阴暑《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