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序

《重庆堂随笔》书籍目录

儒以学术致平成,医以方术拯危困,其因应化裁、变动不居之妙,非楮墨之所得而传、竹素之所得而尽也,惟自古无独抱一经之名儒,亦无株守一家之名医,则博学尚矣。然而载籍所流传,各矜心得,或引而不发,或冗而鲜要,或偏僻以自是,或纯驳之不齐,百家腾跃,旨趣攸殊,苟非精识,曷由鉴别?余友王君孟英,绩学士也。邃于医,其学弗泥于古,弗徇于今。余尝梓其治案以行世。今夏余过武林,孟英出其曾王父秉衡公《重庆堂随笔》以相示。余敬读之,其着论也浏然以清,其烛理也洞然以明,上溯轩岐,下迄当代,咸抉摘搜剔厘然,去其非而存其是。不禁拜手而叹曰∶有是哉!读书之不可无识也。公以醇儒之学发明医理,渊源如是,宜孟英之囊括百氏,蔚然为一时宗匠也。余尝叹古今学术之升降与医术之盛衰,有至相似者。三代以前无论矣,汉唐诸大儒抱残守缺,恪遵先圣之遗训,大之则修齐治平之术,小之则礼乐射御书数之文,靡不讲求焉。而心知其故,虽穿凿附会间出其中,然其修之家而献之廷者,皆实学也。宋儒出而斥为粗迹,高谈性天,崇尚妙悟,自谓得古圣不传之秘于遗编,而学术为之一变。然其博学笃行,固一时之彦也。降及后世,科目之学兴,其贤者涉宋儒之藩篱以枵然而自大,其陋者剽袭词章以应世而已。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一旦身撄事变,懵然无所措手,任天下之鱼烂河决而莫能救止,此志士所为太息也。惟医亦然。汉唐祖述轩岐,具有矩 ,至《和剂局方》出,纯任刚燥,而古法一变。然因证施治之规,尚未敢紊也。丹溪、河间诸贤,犹起而力矫其弊也,至薛立斋、张景岳之说出,提倡温补,天下翕然宗之,举古人审证察因之法概置勿论,而直以一补毕其事,遂令举世之人,甘心赴死而不知其故。嗟夫!事变日益滋,学术日益陋,病机日益幻,医术日益卑。岂真劫运使然哉?何汶汶若此!余谓苟能勤学,不患无术,研穷久则聪明出,阅历多则机智生。读公此编,真苦海之慈航、迷途之宝炬也。昔缪仲醇作《广笔记》,尤在泾作《医学读书记》,徐洄溪作《医学源流论》,皆以高才绝学精研医理,故其权衡精当,非复专门之书之所能及。以公方之,洵堪媲美。余于公之学,无能为役,然苦世医之不读书以祸世,与不善读书以误世也,欲以公此编救之。谨僭述己意,弁诸简端,且以志钦慕无已之意云。

咸丰乙卯四月定州后学杨照藜顿首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重庆堂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重庆堂随笔》书籍目录
  1. 杨序《重庆堂随笔》
  2. 杨小谷《中医词典》
  3. 杨玄操《中医词典》
  4. 杨熙龄(?-1919年)《中医词典》
  5. 杨玄亮《中医词典》
  6. 杨希闵《中医词典》
  7. 杨璇(1706-1795年)《中医词典》
  8. 杨希洛《中医词典》
  9. 杨颜齐《中医词典》
  10. 杨西山失血大法《医学集成》
  11. 杨耀祖《中医词典》
  12. 杨西山法《医学集成》
  13. 杨用道《中医词典》
  14. 杨文修《中医词典》
  15. 杨玉干《中医词典》
  16. 杨炜《中医词典》
  17. 杨毓斌《中医词典》
  18. 杨天惠(1048-1118年)《中医词典》
  19. 杨元禧《中医词典》
  20. 杨体仁《中医词典》
  21. 杨云峰《中医词典》
  22. 杨倓(约1120-1185年)《中医词典》
  23. 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思考中医》
  24. 杨太仆《中医词典》
  25. 杨州存济堂药局膏药方《发背对口治诀论》
  26. 杨损之《中医词典》
  27. 杨子建《十产论》《妇人大全良方》
  28. 杨四知《中医词典》
  29. 杨子建十产论《济阴纲目》
  30. 杨守敬(1839-1915年)《中医词典》
  31. 《千金翼方》

《重庆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