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旨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乾乾为天,属金,纯阳也。称为老父、老阳、老子,又名曰龙。

坤坤为地,属土,纯阴也。称为老母、老阴。乾坤交媾,化生六子。乾之初爻,乘于坤之初爻,而生长男,震也。乾之二爻,乘于坤之二爻,而生中男,坎也。乾之三爻,乘于坤之三爻,而生少男,艮也。故曰:乾道成男(初爻、二爻、三爻,喻乾金真精真气发泄之次序也)。坤之初爻,乘于乾之初爻,而生长女,巽也。坤之二爻,乘于乾之二爻,而生中女,离也。坤之三爻,乘于乾之三爻,而生少女,兑也。故曰:坤道成女(初爻、二爻、三爻,喻坤土真阴流露之度数也)。乾坤六子,长少皆得乾坤性情之偏,惟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人秉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

【阐释】郑氏自序谓:学医于刘止唐(清代中叶四川经学家兼医学家),深悟《内经》、《周易》及仲景立方立法之旨。故《医理真传》一书,首揭乾坤大旨,阐述《周易》八卦学说,而以坎、离为人生立命之根。医《易》相通,古人每有言及。唐代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明代张景岳《类经·医易义》全文数千言,义既精详,文亦优美,备言医易相通之理,在医学及哲学史上,都有相当价值。其要点是“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祖国最早医学的经典《内经》,虽托始于黄帝,而成书却在春秋战国时期。《易经》是我国最早讲阴阳的辩证唯物哲学,托始于伏羲固不可信,但最初的记载不晚于西周。其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生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策,愈演愈繁,变化莫测,是即所谓“阴阳分而天地立,四时行而百物生”。故“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这是一种略带发展进化意义的朴素辩证唯物观点。《内经》全面继承了这种学说,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对立统一规律,阐发天人合一及阴阳五行的道理,以应用于医学,对祖国医学理论方药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内经》的三阴、三阳,亦是在四象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直到近代名医,如恽铁樵还大谈医《易》相通的道理。目前国内外不但有人在研究,而最近张仲景国医大学努力按照中医教育的特点,根据“医《易》同源”,“学医必须懂《易》”的传统经验,在课程的设置中还新增加了《易经》。

关于八卦,有伏羲与文王画卦两种说法,前者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者以八卦配五行,乾兑为金,震巽为木,坤艮为土,坎为水、离为火。在方位上,前者是乾上坤下,离左坎右;后者是火南水北,木东金西。在两种排列中,乾坤坎离都居重要位置,故医家言阴阳、五行、八卦,特重坎、离、水、火。张氏《类经·五行统论》谓:“变虽无穷,总不离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乎水火。所以天地之间,无往而非水火之用。欲一言而蔽五行之理者,曰乾坤付正性于坎离,坎离为乾坤之用耳。”郑氏谓乾坤六子惟中男(坎)中女(离)独得性情之正,为人生立命之根,义亦同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乾坤大旨《医理真传》
  2. 钳上《中医词典》
  3. 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思考中医》
  4. 钳耳《中医词典》
  5. 乾坤运转功《气功外气疗法》
  6. 《中医词典》
  7. 潜病隐匿的机制《中医疾病预测》
  8. 钱仲阳传《小儿药证直诀》
  9. 潜病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0.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石室秘录》
  11. 潜病与先兆证的关系《中医疾病预测》
  12. 钱原浚《中医词典》
  13. 潜行散《仁术便览》
  14. 钱瑛《中医词典》
  15. 潜水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钱乙泻黄散《重订囊秘喉书》
  17. 潜阳《中医名词词典》
  18. 钱乙泻黄《汤头歌诀》
  19. 潜阳《中医词典》
  20. 钱乙黄土治肾病《趣味中医》
  21. 潜隐记忆、旧事如新症、似曾相识感及重演性记忆错误《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2. 钱乙(约1032-1113年)《中医词典》
  23. 潜镇《中医词典》
  24. 钱养庶《中医词典》
  25. 潜镇(镇潜)《中医名词词典》
  26. 钱秀昌《中医词典》
  27. 潜证在疾病预测中的重要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8. 钱雄万《中医词典》
  29. 潜趾《中医词典》
  30. 钱闻礼《中医词典》
  31. 黔首《中医词典》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