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真传卷二
医学一途,至微至精,古人立法立方,皆原探得阴阳盈虚消长,生机化机至理,始开渡世之法门,立不朽之功业,诚非易事也。全碌碌庸愚,何敢即谓知医,敢以管见臆说,为将来告。窃念一元肇始,人身性命乃立,所有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俱是天地造成,自然之理。但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奈人事不齐,不无损伤,真气虽存,却借后天水谷之精气而立(经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故先天之本在肾(即真阳之寄处),后天之本在脾(即水谷之寄处),水谷之精气,与先天之真气,相依而行,周流上下四旁,真是无微不照者也。盖上下四旁,即三阴三阳六步,其中寓五行之义,各有界限。发病损伤,即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然阴虚与阳虚,俱有相似处,学者每多不识,以致杀人。全不佞,采取阳虚、阴虚症各数十条,作为问答,阴、阳二症,判若眉列,以便学者参究,知得立解之意,则不为他症所惑,非有补于医门者哉?
【阐释】本段所说大意,为人身禀父精母血而生,有先天真气寓于有形的物质躯壳中,才显出活泼的生机,因而能借后天水谷之精华营养而逐渐发展。按照祖国医学传统理论,先天真气之本在肾,后天精气之本在脾,两气相依而行,周流全身上下四旁,区分为三阴三阳六步,即六种界限或层次,而又各寓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故发病损伤常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虽然各有不同,但总其要,推其极,始终不外阴、阳两字。一般常常因阴虚与阳虚有相似处,辨别不清,以致用药误人。郑氏各列数十条实例,分判得精确明白,令人有所遵循,实大有补于医门。

- 医理真传卷二《医理真传》
- 医劳历例《慎柔五书》
- 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医竘《中医词典》
-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医经录要《金针秘传》
-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
- 医经补正《医医小草》
- 医疗急救现代化《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医经(一)《中国医籍考》
- 医疗器械《预防医学》
- 医经(五)《中国医籍考》
- 医疗卫生现状《中国医学通史》
- 医经(四)《中国医籍考》
-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院药学》
- 医经(三)《中国医籍考》
-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学》
- 医经(七)《中国医籍考》
- 医林《中医名词词典》
- 医经(六)《中国医籍考》
- 医林《中医词典》
- 医经(二)《中国医籍考》
-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医林改错》
- 医经(八)《中国医籍考》
- 医论《中医名词词典》
- 医经《中医词典》
- 医论《寿世保元》
- 医经《中医名词词典》
- 医门八法《医学心悟》
- 医鉴《冷庐医话》
- 医门经论《医学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