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色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望色无他术,专在神气求。

实症多红艳,虚症白青浮。

部位须分定,(额心、颏[“颏”:原书为“骸”]肾、鼻脾、左腮肝、右腮肺)生克仔细筹。

吉凶都可料,阳浮记心头(久病之人,未受外感,忽面现红光,若无病者,乃元阳外越,旦夕死亡之征)

【阐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则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实已四诊都提到了。《难经·六十一难》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历代医家对此多所发挥,认为治病求本,必须四诊合参,全面考虑病之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方有真据。故四诊为医家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至今虽有各种新诊法,仍然不可偏废。但有些医书立说太繁,初学者不易入手,郑氏各为五言诗八句,提要钩玄,极便悟记。

望诊一般是望神气,察颜色、定部位,并宜审形窍而察全身。清代石寿棠《医原》论望诊较全面而扼要,尤重望神气。其说谓:“《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必能以我之神,会彼之神。夫人之神气栖于二目,而历乎百体,尤必统百体察之。察其清浊以辨燥湿,察其动静以辨阴阳,察其有无以决死生,如是而望始备,而望始神。”又谓:“人之神气在有意无意间流露最真,医者清心凝神,一会即觉,不宜过泥。”于望色亦谓:“不论何色,均要有神气。神气云者,有光有体是也。光者外面明朗,体者里面润泽。光无形,主阳主气,体有象,主阴主血,气血无乖,阴阳不争,自然光体俱备。”色有光体,即是有神气。至于《内经》以五脏应五色,青属肝,红属心,黄属脾,白属肺,黑属肾,亦只道其常,还要注意色不应病的变。这里所说“实症多红艳,虚症白青浮”,亦只明其大要。至于定部位则额心、颏肾、鼻脾、左腮肝、右腮肺。清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谓:“高下左右以应五脏气化之正位。”即心居上,故候额;脾居中,故候鼻;颐居下,故候肾;左腮候肝,右腮候肺,则本《内经》“肝生乎左,肺藏于右”之说。但临症亦不能尽拘,还须按五行生克之理,经权其常变,始能预料其吉凶,而阳浮系旦夕死亡之兆,尤须特别细辨。此为郑氏望色诗之大要。石寿棠《医原》更论及察形窍一项,于头、目、鼻,耳、口、舌、齿、牙、二阴诸形窍,各就其所主之气化,所司之脏腑,所系之经络,所常见之病变,分别予以解说。并论及病有诸内必形诸外,故由外形的表现,可以察知内部的病变。对于燥、湿、寒、热、虚、实,心受清浊邪气、五脏病变所反映的诸症,及手足三阴三阳经气终绝所发生诸症,均有扼要的述说,至今仍值参考借鉴。

辨舌亦为望诊一重要部门,因舌为心之苗,五脏、六腑都有经络联系于舌本,故望舌亦足察知内外一切病症之所在。前人对此论列颇多,大多认为舌尖主心(包括心包络),前中主肺,中部主脾胃(左脾右胃),舌边主肝胆(左肝右胆),舌根主肾及命门(包括大肠),而于临证时则须对舌色、舌形、舌体、舌苔,下细分辨。尤以辨苔为重要,以苔为胃气脾湿上蒸而生,凡人一切生理病理变化,多与脾胃有关,故病外感内伤,及脏腑虚实、表里进退,均可望苔而知其梗概。一般以苔白为虚寒、为在表,苔黄为实热、为在里,苔黑为重笃。又须视其深浅间杂,苔之厚薄湿燥,而定其病之轻重及进退。广说义繁,郑氏统以气有余及气不足判之,是扼要之法,即凡现色黄、干白、紫红、黑黄、纯干黑,烦躁饮冷者,为气有余;现舌青滑、润黄、黑润、干黑色,或青中带黄,或黄中带白,黑而润,津液满口,其人安静而喜热饮之类,皆为气不足(见卷四)。以望色之所得,再结合脉证之表现,而处方用药,自不会有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望色《医理真传》
  2. 望排出物《中医诊断学》
  3. 望色《医述》
  4. 望面色、面容辨病《常见病自测》
  5. 望色《轩岐救正论》
  6. 望梅丸《汤头歌诀》
  7. 望色《医学三字经》
  8. 望机体局部辨病《常见病自测》
  9. 望色《诊家正眼》
  10. 望法阴阳总纲《望诊遵经》
  11. 望色《医学见能》
  12. 望齿《中医词典》
  13. 望色常宜定静《望诊遵经》
  14. 望齿《中医名词词典》
  15. 望色二《时方妙用》
  16. 望病须察神气论《医原》
  17. 望色论《侣山堂类辩》
  18. 《古今医统大全》
  19. 望色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20. 《中医词典》
  21. 望色切脉《周慎斋遗书》
  22. 旺灼恶疮候《诸病源候论》
  23. 望色三《时方妙用》
  24. 忘事《孙真人海上方》
  25. 望色诗《医学实在易》
  26. 《医经原旨》
  27. 望色说《医学实在易》
  28. 妄语《中医词典》
  29. 望色先知平人《望诊遵经》
  30. 妄庸议病《寿世青编》
  31. 望色一《时方妙用》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