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说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内也。外者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人若调养失宜,阴阳偶乖,六邪即得而干之。六气首重伤寒,因寒居正冬子令,冬至一阳生,一年之气机,俱从子时始起,故仲景先师,首重伤寒,提出六经大纲,病气挨次传递,始太阳而终厥阴,论伤寒,而暑、湿、燥、火、风俱括于内;论六日传经,而一年之节令已寓于中。真是仙眼仙心,窥透乾坤之秘;立方立法,实为万世之师。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索。须知伤寒论阳明,而燥症之外感已寓其方;论太阴,而湿症之外感可推其药。他如言少阳、少阴、厥阴,而风、火之外感,亦莫不具其法也。世之论外感者,务宜于仲景伤寒书上求之可也。

病之浅深轻重,固是不同,总不外乎六经。六经各有提纲病情,昭然如日月之经天,丝毫莫混。学者只要刻刻将提纲病情,熟记胸中,再玩后之六经定法贯解,细心领会,便得步步规矩,头头是道之妙,方可以为世之良医也。

【阐释】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天之六气,常乘人体虚衰侵袭而为各种疾病,故又称为六客、六淫、六邪。诸邪皆由外而入,故总称为外感病。其中尤以伤寒为最盛最重。《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仲景《伤寒论》亦论伤寒而兼赅风、火、湿、燥、热,并在《素问》六经的基础上,列出六经的病情提纲。大抵《热论》的三阳经证候,是《伤寒论》的太阳证,《热论》的三阴经证候,是《伤寒论》的阳明承气证,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和三阴证,都为《热论》所无,这真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故柯韵伯《伤寒论翼》说:“仲景六经是区分六区地面,所赅者广。凡风、寒、湿、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所不包。”郑氏对于仲景特别推崇,故谓“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索。”并著有六经定法贯解附解(见后)。晚年还著有《伤寒恒论》一书,细加阐释,被称为有名的伤寒学家。至于六日传经,即寓一年节令之说,系由于一年六气,以冬令太阳寒水为首,依次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再交于太阳寒水。一气管两月,其次序与传经刚好相反,足见人体与天候的对应关系,对外感病的诊疗,显然是很关重要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外感说《医理真传》
  2. 外感湿泻《中医词典》
  3. 外感四肢不举《症因脉治》
  4. 外感湿痰《中医词典》
  5. 外感嗽血《中医词典》
  6. 外感舌音不清《症因脉治》
  7. 外感嗽血《症因脉治》
  8. 外感三消《中医词典》
  9. 外感痰壅《症因脉治》
  10. 外感荣卫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1. 外感头痛《中医词典》
  12.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医学传心录》
  13. 外感头痛《症因脉治》
  14. 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医学传心录》
  15. 外感吐酸水《中医词典》
  16. 外感呕吐《中医词典》
  17. 外感吐血《中医词典》
  18. 外感衄血《症因脉治》
  19. 外感吐血《症因脉治》
  20. 外感衄血《中医词典》
  21. 外感胃脘痛《中医词典》
  22. 外感内伤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23. 外感胃脘痛《症因脉治》
  24. 外感痢疾《中医词典》
  25. 外感温病《中医词典》
  26. 外感痢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7. 外感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28. 外感口眼斜《症因脉治》
  29. 外感泄泻《中医词典》
  30. 外感口噤不语《症因脉治》
  31. 外感胸痛《症因脉治》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