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部位〔说〕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上焦统心肺之气,至膈膜;中焦统脾胃之气,自膈膜下起而至脐中;下焦统肝肾之气,自脐中起而至足。上焦天也(即上元),中焦地也(即中元),下焦水也(即下元)。天气下降于地,由地而入水;水气上升于地,由地而至于天。故曰:地也者,调和阴阳之枢机也。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乃人身最关要之府,一气不舒,则三气不畅,此气机自然之理。学者即在这三焦气上探取化机,药品性味探取化机,便得调和阴阳之道也。

【阐释】三焦自《内经》、《难经》已有不同说法,后世聚讼纷云,莫衷一是。总其要点,则三焦是六腑之一,有中清之腑,中渎之腑、孤腑及外腑诸名,其作用是行水化气。但自《难经》、《千金方》以至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俱谓三焦有名而无形。明代虞搏,张景岳则谓三焦指腔子,是包罗五脏六腑之外的大腔子.清代罗美《内经博义》则谓三焦只指阳明胃之匡廓,唐宗海《医经精义》则谓三焦是人身之油膜,而王清任《医林改错》则根本否定三焦,认为本无其事物。至于以三焦分为三段,则自《内经》、《难经》首出三焦之名,即已显示出来。后世杨玄操、李东垣、王海藏以至清代叶、薛、吴、王诸温病学家,均不仅以三焦分部位,而且用以辨病症。郑氏本华陀《中藏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是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而加以引伸,以天、地、水分释上、中、下三元之气。谓升则由水而地而天,降则由天而地而水,行水化气,分三合一,故地居中为调和阴阳之枢机,而三焦为人身最关要之腑。就在这三焦之气及药品性味上探取化机,即可得调和阴阳治疗疾病的道理。这样论三焦,亦可自成一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三焦部位〔说〕《医理真传》
  2. 三焦部(手少阳属腑)《笔花医镜》
  3. 三焦分发三部《诊家正眼》
  4. 三焦病候《诸病源候论》
  5. 三焦火篇《外经微言》
  6. 三焦病《中医词典》
  7. 三焦经《中医词典》
  8. 三焦病《圣济总录》
  9. 三焦经《针灸问对》
  10. 三焦辩证《中医诊断学》
  11. 三焦经《医学指归》
  12. 三焦辨证《中医词典》
  13. 三焦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医宗金鉴》
  14. 三焦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15. 三焦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刺灸心法要诀》
  16. 三焦辨《三指禅》
  17. 三焦经分寸歌《医宗金鉴》
  18. 三焦包络命门辨《类经图翼》
  19. 三焦经分寸歌《刺灸心法要诀》
  20. 三焦,手少阳,为父气。《医学启源》
  21. 三焦经歌《医宗金鉴》
  22. 三焦《医学真传》
  23. 三焦经歌《外科心法要诀》
  24. 三焦《顾松园医镜》
  25. 三焦经手少阳为父气《儒门事亲》
  26. 三焦《普济方·针灸》
  27. 三焦经图《医学指归》
  28. 三焦《医述》
  29. 三焦经图(注)《厘正按摩要术》
  30. 三焦《中医基础理论》
  31. 三焦经文《医宗金鉴》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