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
经曰∶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其气软而弱,软则不可汗,弱则不可下。其脉弦长曰平,反此曰病。脉实而弦,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忘忽眩运;虚而微,则为不及,病在内,令人胸胁胀满。凡肝〔实〕则两胁下引痛,喜怒,虚〔则〕如人将捕之。其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其脉沉而急,浮之亦然,主胁〔支〕满,小便难,头痛眼眩。脉急〔甚〕主恶言,微急气在〔胸胁下〕。缓甚则呕逆,微缓水痹。大甚内痈吐血,微大筋痹。〔小甚多饮〕,微小痹。滑甚 疝,微滑遗尿。涩甚流饮,微涩 挛。肝之积气在左胁下,久而不去,发为咳逆,或为〔 〕疟也。虚梦花草茸茸,实梦山林茂盛。肝病旦〔慧、晚〕甚、夜静。肝病头痛目眩,胁满囊缩,小便不通,十日死。又身〔热〕恶寒,四肢不举,其脉当弦而急;反短涩者,乃金克木也,死不治。又肝中寒,则两臂不举,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转侧,其脉左关上迟而涩者是也。肝中热,则喘满多嗔,目痛,腹胀不嗜食,所作不定,梦中惊悸,眼赤,视物不明,〔其〕脉左关阳实者是也。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热〕如疟状,不欲食,妇人则月水不来,气急,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此寒热虚实,生死逆顺之法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则病腰痛,甚则不可俯仰,丈夫〔 〕疝,妇人小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主肝所生病者,胸中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病。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补以细辛之辛,泻以白芍药之酸。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钱氏地黄丸补之。实则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之。

- 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医学启源》
- 肝蒸《中医词典》
- 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儒门事亲》
- 肝着《中医词典》
- 肝脂酶《临床生物化学》
- 肝着《圣济总录》
- 肝脂酶《动脉粥样硬化》
- 肝着《中医名词词典》
- 肝志怒《中医词典》
- 肝胀《金匮翼》
- 肝中风《圣济总录》
- 肝胀《中医词典》
- 肝中风《中医词典》
- 肝胀《圣济总录》
- 肝中寒证《中医词典》
- 肝燥《校注医醇剩义》
- 肝中热证《中医词典》
- 肝脏肿瘤《临床肝移植》
- 肝肿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脏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主胆客《针灸大成》
- 肝脏中风《中医词典》
- 肝主风《医学纲目》
- 肝脏证治《育婴家秘》
- 肝主筋《中医名词词典》
-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主筋《中医词典》
- 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主惊《中医名词词典》
-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主谋虑《中医名词词典》
《医学启源》
- 作者:张元素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1279年
- 张序
- 卷之上
- 一、天地六位脏象图(图缺)
- 二、手足阴阳
- 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
- (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
- (二)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
- (三)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
- (四)小肠经,手太阳,丙火。
- (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
- (六)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
- (七)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 (八)三焦,手少阳,为父气。
- (九)肺之经,肺(之)脉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阴,燥,辛金。
- (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 (十一)肾之经,命门,肾脉本部〔在〕足少阴,寒,癸水。
- (十二)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
- 四、三才治法
- 五、三感之病
- 六、四因之病
- 七、五郁之病
- 八、六气主治要法
- 九、主治心法
- 卷之中
- 十、《内经》主治备要
- (一)五运主病
- (二)六气为病
- (三)五运病解
- (四)六气病解
-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 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 火者,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 寒者,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 十一、六气方治
-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