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母益子论
凡屡产生子无气及育而不寿者,皆父母元气不足故也。夫人受精重施,则髓满骨坚,又得血气壮盛之妇为配,则种子精神而有寿也。若壮阳弱妇,成孕则母无余血荫胎,必藉补药以培胎元,斯生子而有寿矣。若弱人衰翁,必须异床寡欲,药味助神,等候经期,固真乃施,斯干元资始之本,实坤元资生之源也。《经》云∶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若不远帷箔,则相火易动,虽不交会,亦暗流损泄多矣。《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后立二方,实补先天之不足,孕成后必宜多服,以全胎元可也。
补母益子方 治屡产生子无气,或育而不寿。又补气血虚弱人,孕成不安,或得孕数堕。
用此方每服十五帖,弱甚者日服一帖,大益胎而分娩易,又生子精神而有寿也。
人参(一钱,弱者二、三钱) 川归(二钱) 白术(二钱,生用) 川芎(八分) 淮熟地(二钱) 陈皮紫苏 炙甘草(各四分) 条芩(一钱)
虚肥人∶陈皮(去白),加黄连五分、枣三枚、姜一片煎服;脾胃弱常泄泻,加莲子十个、带皮砂仁二钱,减地黄;多怒而泄,再加木香二分(磨);口常燥满,加麦冬二钱;怔忡惊悸,加枣仁、益智各一钱,圆眼十个。
加减大造丸 兼服助胎尤妙,男子亦可服。
紫河车(一个) 人参(一两五钱) 归身(二两半) 麦门冬(一两) 五味子(五钱)淮熟地(二两) 菟丝子(四两) 枸杞(一两) 益智仁(一两) 白茯苓(二两)
脾胃弱常泻,减地黄,加白术一两、山药一两,天门冬一两,黄柏五钱;久泻者不用柏。
上各药为末,将地黄、麦冬蒸捣如泥,次下诸药末,又捣千余下,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汤送下百丸,或五六十丸。忌食萝卜。
加味大造丸 治气血弱人,不能摄元成孕,或屡堕胎,及生子不寿,或孕后虚热、盗汗、食少、带多,宜食之。
紫河车(一个) 人参(一两半) 川归(二两,去尾) 麦冬(一两三钱) 天冬(一两)五味子(五钱) 杜仲(七钱,炒去丝) 山药(八钱) 牛膝(一两,酒浸一宿) 黄柏(七钱,盐水炒) 枸杞(二两) 淮熟地(二两) 白茯苓(二两) 益智仁(一两) 菟丝子(四两)
上末,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或酒下亦可。

- 补母益子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补母寿子论《胎产指南》
- 补脑还精丸《眼科秘诀》
- 补母寿子方《胎产指南》
- 补脑散《医方考》
- 补苗《医宗金鉴》
- 补内《养生导引秘籍》
- 补门方(计方三条)《脉症治方》
- 补脬丹《外科传薪集》
- 补略《张氏医通》
- 补脬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补略《景岳全书》
- 补脬饮《冯氏锦囊秘录》
- 补络补管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补脾《千金翼方》
- 补论《医学从众录》
- 补脾丹《瘴疟指南》
- 补论《儒门事亲》
- 补脾快斑汤《冯氏锦囊秘录》
- 补刻卫生宝鉴后序《卫生宝鉴》
- 补脾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补可去弱《中医词典》
- 补脾摄血《中医词典》
- 补诀直说《针灸大成》
- 补脾升阳《女科证治准绳》
- 补救合成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补脾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补精养心丸《仁术便览》
- 补脾土法《厘正按摩要术》
- 补精《养生导引秘籍》
- 补脾丸《是斋百一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