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论服不换金正气散

《集验背疽方》书籍目录

近时有数人病背疽,服前方药饵,未安之前,遍身寒热,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连日作或间日作,必先呕痰,然后寒热,寒热后大汗,然后止。时医多欲用柴胡牡蛎止汗之药,又有以为疟疾,欲下恒山饮子。愚力辩云∶背疽之后,不可专以为有热,亦有气虚而得之,亦有因怒气并血气凝滞而得之。其所以发寒热者,先感寒邪,脾气不正,痰盛而有此证。若下柴胡,必泻肝,母既虚而又泻其子;牡蛎涩气,气血已不荣运,服涩气、恒山饮子,发吐痰,大损脾胃。用药如此,可谓误谬。愚但令服家传不换金正气散,祛寒邪,正脾气,痰饮自消,寒热不作;兼服排脓内补散,以木香汤易酒,不欲饮引呕吐故也。服此药三日,寒自退,呕吐不作,汗亦自止。

疽才破有口,便合用猪蹄汤洗。其次(一作初)连日洗;五日后,间日洗;欲安之际,三日一洗。

猪蹄汤 治痈疽肿块,消毒瓦斯,去恶肉。凡有疮口,便用此药淋洗。

白芷(不见火) 甘草(生用) 独活(用老羌活黄芩(去心) 赤芍药(去皮)当归(去芦,洗净沙土) 露蜂房(取有蜂儿者用,已上各等分,为粗末)

上先将 猪前蹄两只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软,将汁水两次澄清,去上面油花、下面滓肉,每次用药粗末一两,投于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数沸,滤去滓。以故帛蘸药温汤,徐徐薄揩疮上,死肉、恶血随洗而下,净洗讫,以故帛试干,仍避风,忌入口气吹之。有狐臭人,并月经见行妇人,猫、犬,并不令入病房。洗疮切弗以手搐着。洗疽之方,所传三、四十,用之止此一方,极神效。内所用露蜂房最有理,谓其以毒驱毒也。

●治背疽初作,根脚阔大如碗,未有尖头,寻灸穴法∶凡觉背上肿硬、疼痛,用湿纸贴肿上,看先干处是头。碾大蒜十头,入淡豉半合、乳香一块如龙眼大,细碾,随疮头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阔二分许,随其大小顿在疮头上,将所碾药填平,铺艾灸之。痛处以痒为度,痒处以痛为度,亦以百壮为准。

●痈疽既破,脓血溃多,或五日、或七日后,用神异膏贴敷,若根脚小,五日后贴;如阔大,须七日、十日后可贴。

●疽疾将安之际,合多服加料十全汤以补其气血,使易生肌肉故也。

加料十全汤 治痈疽后补气血,进饮食,疽疾将安及七八分,盒饭服此药,每日与排脓内补散相间服。

黄 (拣不用叉附及蛀者,锉作二寸长截,拍扁,以冷盐汤湿润之。瓦器盛盖,甑上蒸三次,焙锉用)熟干地黄(拣肥大滋润者,洗净,焙干,用好瓶酒湿润,瓦器盛盖,于饭甑上蒸晒,如此七次;锉,焙)二味各用一两净 当归(去芦,净洗,取自头至中心一截,锉,焙干;用自中至尾留合别药) 川芎(锉,微焙)人参(去顶,锉,焙) 白茯苓(去黑皮,锉,焙) 甘草(炙) 白芍药(拣有皮者买,无皮是伪者。削去皮,锉、焙用) 肉桂(削去粗皮,锉,不见火) 天台乌药(如无真者,可买隆兴府大块者用。锉焙)白术(用米泔浸半日,锉到小指头大框,焙干,再用麦麸炒至黄色,不得伤火,去麸,将白术锉用) 陈皮(不用沙柑子皮。水浸,削去白瓤,焙,锉) 真白五味子(核如猪肾形,肉微黑,重者是真,拣去枝杖,炒过用。核如沙柑子核者,是土五味子,不堪用。已上十一味各半两)

上各干净称,锉,作散和匀。每服药一两,用水一碗,生姜五片,北枣二枚,同煎至八分碗,滤去滓,取清汁,分作两服。留滓晒干,碾罗为细末,后来常服,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八分服之。

●前后病背疽人,多是先发渴而后背疽作,不然,背疽安而后发渴疾,因此不救者甚多。若有渴疾人,则合专服加减八味丸,能使渴疾既安,疽疾不作。若骤得背疽之疾,既安之后,不问有无渴证,便合常服加减八味丸,非特可以杜渴疾之将来,亦且大能滋益气血,生长肌肉,使精神强健,此乃累试之验。

加减八味丸 治痈疽后合服补药。若用峻补之药则发热,又况痈疽既安之后,多传作渴疾不可治疗,当预服此药。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气血和壮。未发疽人,或先有渴症,亦合服此药,渴疾既安,疽亦不作。

熟干地黄(如法拣好者买。制度过,焙,锉,二两) 真山药(锉细,微炒) 山茱萸(去核取肉,焙干,二味各一两) 肉桂(味辛辣、薄者买。削去粗皮,锉,不见火。用一两,别研,取半两滓末和入众药,余粗滓仍勿用) 泽泻(水洗,锉作块,无灰酒湿,瓦器盛盖,甑上蒸五次,锉,焙) 牡丹皮(去心、枝杖,锉,炒) 白茯苓(去黑皮,锉,焙,已上三味各八钱) 北真五味子(拣去枝杖,慢火炒至透,不得伤火,一两半,别研、罗,和入众药。此一味最要真者,其详已着十全汤内)

上研、罗为细末,炼蜜候冷,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无灰酒或盐汤任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集验背疽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集验背疽方》书籍目录
  1. 论服不换金正气散《集验背疽方》
  2.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温热逢源》
  3. 论服饵《备急千金要方》
  4. 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温病正宗》
  5. 论服饵得失《中藏经》
  6.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温病正宗》
  7. 论服饵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温热逢源》
  9. 论服嘉禾散《集验背疽方》
  10. 论伏气春温《温病正宗》
  11. 论服药法并禁解毒药寒凉《冯氏锦囊秘录》
  12. 论敷药法《疡医大全》
  13. 论服药食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 论封蛤《冯氏锦囊秘录》
  15. 论浮脉形法主病《伤寒六书》
  16. 论风中有五生五死《华佗神方》
  17. 论浮肿《冯氏锦囊秘录》
  18. 论风温证《伤寒发微论》
  19. 论浮肿由血分水分证治不同《济阴纲目》
  20. 论风伤卫气寒伤荣血辩《伤寒六书》
  21. 论妇女湿温病《塘医话》
  22. 论风脉《中风论》
  23. 论妇女虚劳与男子不同《济阴纲目》
  24. 论风毒状《备急千金要方》
  25. 论妇人八瘕所因《济阴纲目》
  26. 论风毒相貌《外台秘要》
  27. 论妇人病《外科理例》
  28. 论风病《苏沈良方》
  29. 论妇人病有不同治法《寿世青编》
  30. 论分经治喉症药性《喉舌备要秘旨》
  31. 论妇人瘕并属血病《济阴纲目》

《集验背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