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辩论

《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尝按,《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语虽二致,理实一贯,所重在藏精而已矣。盖冬主藏,肾亦主藏,人能体冬之藏阳而藏精,则人不自伤于寨,寒岂遽伤乎人哉。故四气调神篇曰:逆冬气者,肾病,奉生者少;逆春气者,肝病,奉长者少,逆夏气者,心病,奉收者少;逆秋气者,肺病,奉藏者少。彼以春起论,而归本奉藏,可知奉时之藏以藏经,则四时生长收藏,于五脏各司一气,交相递运,无偏无胜,而顺一岁之气候也。若烦劳多欲之人,阳气疏泄,阴水先亏,时令之邪,易于凑袭,历谓至虚之处,便是容(1)邪之处也。况春为岁首,冬为岁末,春之发生,赖冬之封藏。观夫诸阳在上,一阳在下,其时天气严寨,而井水反温。及诸阳在上,一阴在下,其时天气炎热,而井水反凉。是阴阳消长,天地阖辟之机也。人生(2)一小天地,茍能顺天时而固密,则肾气内充,命门三焦之阳气,足以固腠理而护皮毛,虽当春令升泄之时,而我身之真气,内外弥论,不随升令之泄而告匮,纵有寒邪,安能内侵。晋,王叔和云(3):包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而变为温,至夏而变为热。以致后人翻驳。何不云,肾精不藏之人,至春易病温,至夏易病热,便能深入理谭矣。即《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句,注家咸谓冬令闭藏,寒毒伏于肾中,病不即发,至春阳气大泄,内伏之寒邪,·随升令而外达,,后贤钱天来,已大非其说矣。谓,冬伤于寒者,乃冬伤寒水之脏,即冬不藏精之互词,何得以寒邪误解耶!夫寒为杀厉之气,中人即病,非比暑湿之邪,能伏处身中,况肾为生命之本,所关最大,安有寒邪内入,相安无事,直待春时始发之理。由此推之;显系温之为病,由肾精之不藏矣。盖肾既失藏,坎水先亏,少阳之少火,悉化为壮火,与春时之温气,互相交炽。然亦必因外感微寒,而能引动,故初起亦似伤寒之头痛身疼 发热恶寒,较诸伤寒,则传变尤速,而于幼稚者为甚。以体属纯阳,阳与阳合,其感尤易,甚而化斑化痘,为惊为厥者也。然此温字,又与瘟疫不同,瘟疫乃不正之戾气,四时皆有,而此温乃独发于春,故名春温。至于治法,总宜辛凉清解,预顾阴液,大忌辛温升散,鼓动风阳。茍能临症制宜,对症发药,庶不愧为司命矣。故不揣谫陋,列为条辨,同道君子,之我罪我,其在斯乎!

(1)容,原作"客",形近而误·参卷中伏暑辩论条改

(2)生:疑为"身"字之误·

(3)王叔和云,此下引王语·出伤寒论.伤寒例语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六因条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313 844 289 952 673

返回《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1. 春温辩论《六因条辨》
  2. 春温变热《伤寒六书》
  3. 春温病论《温热暑疫全书》
  4. 春温《眉寿堂方案选存》
  5. 春温风温《临证指南医案》
  6. 春温《温病正宗》
  7. 春温风温夏热秋燥冬寒症治《幼科释谜》
  8. 春温《时病论》
  9. 春温集补证治并方《温热暑疫全书》
  10. 春温《回春录》
  11. 春温门(三十三则)《辨证录》
  12. 春温《医碥》
  13. 春温逆入心包《凌临灵方》
  14. 春温《医碥》
  15. 春温似疫篇《外经微言》
  16. 春温《中医词典》
  17. 春温痰火发狂证《余无言医案》
  18. 春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19. 春温条辨三十条《六因条辨》
  20. 春温《中医名词词典》
  21. 春温有二《温病正宗》
  22. 春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23. 春温症(冬温同论症治)《评琴书屋医略》
  24. 春为温病《医学纲目》
  25.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普济方·针灸》
  26. 春水杨波《中医词典》
  27.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卫生宝鉴》
  28. 春水扬波《目经大成》
  29. 春夏养阳《中医词典》
  30. 春时用药诸方《养老奉亲书》
  31. 春夏治法《石室秘录》

《六因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