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逆入心包
曹(十七岁,二月二十四日) 春温化斑,隐约不达,痰火自肺胃逆入心营,热伤津液,神昏谵语,手指掣搐,唇齿燥裂出血,苔焦燥边红,脉弦滑数兼见,以脉参证,慎防痰升内闭之忧,拟清解为法以俟。高明酌夺。
台参须 牛蒡 丹皮 石决明 青黛五分拌打 竹沥 鲜石菖蒲汁一茶匙和冲 乌犀角 川郁金 纯钩 人中黄 银花露 翘心 鲜地 赤芍 珠黄散 西珀三分研同冲入

- 春温逆入心包《凌临灵方》
- 春温门(三十三则)《辨证录》
- 春温似疫篇《外经微言》
- 春温集补证治并方《温热暑疫全书》
- 春温痰火发狂证《余无言医案》
- 春温风温夏热秋燥冬寒症治《幼科释谜》
- 春温条辨三十条《六因条辨》
- 春温风温《临证指南医案》
- 春温有二《温病正宗》
- 春温病论《温热暑疫全书》
- 春温症(冬温同论症治)《评琴书屋医略》
- 春温辩论《六因条辨》
-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普济方·针灸》
- 春温变热《伤寒六书》
-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卫生宝鉴》
- 春温《眉寿堂方案选存》
- 春夏养阳《中医词典》
- 春温《温病正宗》
- 春夏治法《石室秘录》
- 春温《时病论》
- 春弦《中医名词词典》
- 春温《回春录》
- 春心动奇方《毓麟验方》
- 春温《医碥》
- 春宣论《古今医统大全》
- 春温《医碥》
- 春宣论《格致余论》
- 春温《中医词典》
- 春雪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春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 春雪膏《明目至宝》
《凌临灵方》
- 作者:凌晓五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风温夹食
- 时
- 湿温
- 暑风兼疹
- 暑湿
- 白
- 红疹
- 紫斑
- 春温逆入心包
- 伏暑
- 伏暑内闭
- 热入营分
- 热入厥阴
- 热邪消烁津液
- 阴虚阳浮
- 阴斑
- 伏暑夹食
- 霍乱夹食
- 霍乱
- 遗湿
- 风斑
- 寒水袭肺
- 内燥
- 冬温痰火
- 暑风化疟
- 阴疟
- 肝胃
- 瘅疟
- 气虚下陷
- 暑湿泄泻
- 脾虚泄泻
- 白积
- 暑湿内陷
- 湿火红积
- 赤白积烟漏
- 噤口痢脱肛
- 休息痢
- 飧泄
- 脱肛
- 肠红
- 痔
- 痔漏脱肛
- 血痢
- 水肿(一)
- 下体肿胀
- 脚气
- 肿胀
- 水肿(二)
- 寒湿气滞
- 湿食
- 单臌胀
- 黄疸
- 风淫末疾
- 行痹
- 着痹
- 痛痹
- 半身不遂
- 痿
- 风寒
- 风温
- 暑风
- 湿气
- 风燥
- 胃咳
- 三焦咳
- 木火刑金
- 金水双亏
- 肝气痰饮
- 肝气扰动痰饮
- 痰阻气络
- 风热致衄
- 鼽衄
- 胃血上吐下利
- 胃血
- 牙衄不止
- 离经之血未净
- 瘀血滞于肺络
- 瘀血滞肺
- 痰中夹血
- 劳嗽见红
- 风痰扰肺
- 寒郁于肺
- 金实无声
- 木火刑金声嗄
- 金破无声
- 肺痈已溃
- 久嗽吐白血
- 哮喘
- 喘逆
- 半头痛目翳
- 风痰痫厥
- 痰厥
- 肝厥
- 心悸怔忡
- 痰迷心窍
- 重阳则狂
- 耳钝不聪
- 天行赤眼
- 偏正头风
- 烂喉丹痧
- 喉痹
- 头项结核
- 噎膈
- 翻胃
- 肝气胃寒
- 胃火冲逆
- 肝火乘胃
- 上呃
- 下呃
- 瘕气
- 疟母
- 胃寒痛
- 腹痛
- 石瘕
- 内痈
- 腰痛
- 癃闭
- 血淋
- 遗精
- 梦遗
- 附喉科金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