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条辨丹瘖附计十七条

《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斑疹条辨第一

斑疹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咳嗽嚏涕,目赤脉数,此麻疹也。宜用薄荷、大力、荆芥连翘杏仁前胡枇杷叶赤柽柳等味,辛凉疏透也。

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总属温热所化,发泄于外。其初起也,腠理不宜则恶寒;阳邪在表则头痛,热自内蒸则口渴,邪干肺位则咳涕。当其未见点时,先宜疏透。故用薄荷荆芥、大力疏风泄汗,连翘杏仁前胡清宜气分,枇杷叶、赤柽柳轻扬达表,冀其汗泄腠开,斑疹速透,毌使传变为要。

斑疹条辨第二

斑疹汗泄,头不痛不恶寒,身热口渴,咽痛目赤,斑疹隐隐,宜用薄荷、牛蒡、连翘,黑栀,杏仁、射干马勃桔梗甘草元参等味,苦辛清解也。

上条斑疹未见,而发热恶寒;此条斑疹既见,汗泄而头不痛不恶寒,是腠理已开,外邪己泄。但口渴咽痛目赤,乃里邪未解,热仍郁蒸,不可过散,宜以清解,故用薄荷、桔梗、杏仁、牛蒡透泄,连翘、元参、黑栀清火,马勃射干甘草宜上焦也。

斑疹条辨第三

斑疹烦热口渴,咽痛齿枯,舌黄尖绛,斑疹透露。宜用白虎汤加连翘、元参、杏仁、射干,大青等味,清气化斑也。

前条斑疹隐隐,尚宜疏泄,此条斑疹透露,而烦热口渴,舌黄尖赤,乃邪渐传里,热不肯解,谅非疏泄透表所能臻效。故宜白虎汤直清阳明气分,合连翘、元参化斑,杏仁、射乾清上,大青解毒,庶免邪陷入营,神昏痉厥之虑也。

班疹条辨第四

斑疹烦热神昏,舌黄尖绎,夜则谵妄,斑疹并透,此热渐入营。宜用玉女煎加元参、连翘、人中黄、鲜石斛、鲜菖蒲青竹叶等味。清营转气也。

上条在气,此条入营,盖斑疹已透,而热犹未清,更兼神昏夜谵,舌黄尖绛,入营之状昭然。故宜玉女煎两清气血,合连翘、元参化斑,石斛养胃,人中黄解毒,菖蒲、竹叶清营,使其从营转气,由气达表,不致入血为妙。

斑疹条辨第五

斑疹舌绎而黑,神昏谵语,烦燥妄笑,此热入心包。宜用玉女煎加犀角、元参心、连翘心,鲜菖蒲、牛黄丸等味,清营透斑也。

上条热入营络,此条热入心胞,渐延血分。夫营与心胞,似为一症,实则营浅心深,却有层次之分。《温热论》所谓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此为的辨。故心主血,心热则血热,血热则神昏妄笑,舌绛而焦。非藉白虎清气,生地凉血犀角、元参、连翘化斑,菖蒲清窍,则热何由解,斑何由化耶!

斑疹条辨第六

斑疹舌黑尖绎,神昏妄笑,扬手掷足,寻衣摸床,此热入血分。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元参,连翘、鲜石斛、鲜菖蒲、青竹叶、牛黄丸、人中黄,人参等味,凉血化斑也。

斑疹既透,烦热更甚,至舌黑尖绛,神昏妄笑,乃热已入血,阴伤风动;扬手掷足,寻衣摸床,正虚不能胜邪,将厥之兆也。急宜犀角地黄汤凉血,元参、连翘、石斛清热,人参扶正,菖蒲、竹叶清心,人中黄化斑解毒,牛黄丸宜窍逐秽,庶济危险于万一耳。

班疹条辨第七

斑疹舌黑昏谵,斑紫或黑,手足振颤,此血热已极,内闭外脱。宜用固本汤加犀角、元参、紫草、人中黄、至宝丹等味,养阴化斑也。

舌黑昏谵,斑色紫黑,是血络热甚,津枯液凅矣。更兼手足振摇,内风旋动,乃正不胜邪,神不自持,若非养阴扶正,凉血化斑,则危在顷刻。然舌黑须要分别有地无地。若黑而兼黄,底赤尖绛,斯属有地之黑,为津枯邪滞,若脉症尚强,法宜攻下,如黑而光赤,并无黄底,此为无地之黑,乃热灼津枯,若然脉症属虚,法宜滋阴。至斑色紫黑,亦要分别虚实。若黑而边红鲜润,跟脚不散,乃邪火抑郁,宜透宜攻;如黑而边散,枯晦不显,乃津液凅竭,元气已败,万无生理,必欲用药,宜滋宜补。务在临症时,细心体认,对症处方,庶不愧为司命矣。

斑疹条辨第八

斑疹紫黑,神昏烦躁,舌黑短缩,便闭脉促,此血热瘀滞。宜用犀角地黄汤紫草山甲、人中黄、元明粉大黄等味,逐瘀化斑也。

斑色紫黑,光润不散,固系邪火郁伏,更加神昏烦躁,舌黑短缩,便闭脉促,此血热瘀滞,邪无泄越,必从内化,犹可挽回。故宜犀角地黄汤加山甲,紫草凉血破瘀,兼人中黄、元明粉·大黄攻热逐邪。若得斑色转红,舌黑顿化,便是回天之兆。如黑而枯晦,根点不敛,此天真几尽,谅难力挽,无已,勉用犀角地黄汤加人参、附子大剂服之,以聊尽人工而已。

斑疹条辨第九

斑疹既退,咳嗽声低,热炽舌赤少苔,此痧热逗留,肺胃阴伤。宜用沙参花粉、甜杏、地骨皮、川贝、生甘草、桑白皮绿豆壳、枇杷叶等味,清肺养胃也。

肺胃为斑疹往来之路,兹病退热炽,咳声不扬,舌赤少苔,是余热逗留,消烁肺胃。故用沙参,杏仁、川贝、桑皮地骨皮枇杷叶,一派清肺润津,合绿豆壳,生甘草,粳米养胃解毒,毌使热留肺底,酿成痨痑,最宜慎之。

班疹条辨第十

斑疹之后,颈颔核肿,牙关不宣,寒热脉数,此痧毒壅结。宜用蓝根、马勃、元参,连翘,银花、桔梗、僵蚕土贝母、甘草、夏枯草等味,软坚化毒也。

斑疹虽退,热结上焦,其肿核在颔下者属阳明,在耳下者属少阳,在颈项者属太阳,总由三阳热壅,风毒上攻,以致牙关不宣,而成时毒。故用苦辛泄降清解上焦,又须按经施治,以图速解,则不致延成渍破之累矣。

斑疹条辨第十一

斑疹未现,颈颔热肿,延及头面,皮肿色赤,此大头温也。宜用东垣普济消毒饮,苦辛化解也。

凡大头温初发,必先恶寒,烦热头痛,口渴,颈面赤肿,延及满头。然须分经辨症。其肿在耳下及面颊者属少阳,肿在面膛及鼻额者属阳明,肿在头顶及颈项者属太阳,亦有满头俱肿者为三阳合病,古称大头温,亲戚不相访问,恐其传染。东垣制普济消毒饮,最为的当,其用芩、连苦寒降火,升、柴辛凉升阳,犹恐芩、连之苦寒直入肠胃,俱用酒炒,借以上行,且合升降之机,而成不易之法;更兼薄荷、大力祛风,连翘,元参清热,蓝根、马勃解毒,桔梗、甘草载之上行,僵蚕引之入络。观此方大有巧手,非深于仲经之心法者,不能臻此妙圯。

疹瘰条辨第十二

疹瘰发热恶寒,胸闷腹痛,烦热欲呕,此邪郁肺胃。宜用杏仁,桔梗、枳壳郁金淡豆豉,黑山栀,薄荷,大力、苍耳、连翘等味,轻扬宣肺也。

疹为肺经风热,瘰为胃中湿热。故疹粒细而如蚊迹,现于皮面,粒大而如钱样,附于肌肉。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期必先胸膈满闷,腹中绞痛,此由风热壅遏,气机不宜,甚面呕吐不休。然疹瘰而得吐泻,正郁遏之邪得以疏泄,不必止之。故用杏仁、郁金、积壳、桔梗开上焦,山栀、淡豉祛郁积,薄荷、大力祛风,连翘、苍耳化热,则邪透瘰自解焉。

疹瘰条辨第十三

疹瘰或隐或现,搔痒无度,此风热内蒸。宜用薄荷、大力、黄连黄芩,荆芥、防风、蝉衣、丹皮、连翘、黑山栀、杏仁、地肤子等味,清热祛风也。

疹瘰既现,时或隐伏,遍身搔痒,良由风热蕴结,气血不清,故用酒炒芩、连,合连翘、黑栀清火,薄荷、大力、防风、荆芥祛风,蝉衣、丹皮,杏仁,地肤两清气血,则热清而疹自化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六因条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1. 斑疹条辨丹瘖附计十七条《六因条辨》
  2. 斑疹痧《医述》
  3. 斑疹余毒之病《原机启微》
  4. 斑疹频发《医法圆通》
  5. 斑疹证《明医指掌》
  6. 斑疹门《医方考》
  7. 斑脂翳《中医词典》
  8. 斑疹丹毒《景岳全书》
  9. 斑蜘蛛咬《医学纲目》
  10. 斑疹、隐疹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1. 斑珠藤《证类本草》
  12. 斑疹(附赤、白游风)《医学入门》
  13. 斑庄根《滇南本草》
  14. 斑疹《扁鹊心书》
  15. 搬法《中医词典》
  16. 斑疹《活幼心书》
  17. 搬运《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18. 斑疹《丹溪治法心要》
  19. 搬运方法《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20. 斑疹《丹溪手镜》
  21. 搬运伤(病)员技术《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2. 斑疹《松峰说疫》
  23. 《中医词典》
  24. 斑疹《外科理例》
  25. 瘢痕疙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6. 斑疹《医学心悟》
  27. 瘢痕疙瘩《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8. 斑疹《丹溪心法》
  29. 瘢痕灸《中医词典》
  30. 斑疹《医学摘粹》
  31. 瘢痕灸(化脓灸)《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