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拟似变

《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夫我崇俗,所谓麻痧者,是果有诸。盖东南方卑气湿,或岭南气暖,沿江濒海,雾露飓潮,较别处尤甚,每交夏令,天之暑热一动,地之湿浊自腾,故山岚海瘴阴霾晦蔽之邪,乘时窃发,人在此蒸淫热逼之中,正气有亏,则邪浊(1)自口鼻直据膜原。夫膜原者胃络也。前吴又可制达原饮一方,即此意也。盖邪既内伏。乘时发动,先觉胸腹胀闷,懊侬似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此暑湿秽浊阻遏中腕,致阳明气机壅塞,脉络俱闭,四肢麻木,甚至筋挛拘急,此属痧胀,实系闭症,即方书所谓绞肠痧,干霍乱是也。此与吐泻后,转筋麻木,冷汗阳脱之症,相去径庭,用药亦有霄壤之殊,夫脱症宜温宜补,闭症宜疏宜通,而其仓促危险,大约相等。若痧胀不得吐泻,而懊侬闷乱异常,以致脉伏肢冷,甚则麻木拘攀,此阳症似阴,闭症似脱,例宜宣通。但以栀豉汤服下,以指探吐,俾气机得宣,邪能泄越,即可向愈。考方书有烧红食盐童便调服,得吐而愈者,试之极验。或用白矾含化,觉味甜如冷糖者,痧胀无疑,即任意咽下涩口得吐亦愈。若已经吐泻者,气已宣通,不可再用,徒伤胃气,如或胃中仍有不和,腹中烦满,恶逆不食,犹恐余邪未尽,更以藿香正气散和之,亦可全愈。故近俗所谓麻痧者,即此是也。若云冷麻痧者,殊属可笑,并有莽卤之医,竟不顾名思义,妄认为痧,而以疏泄解表之药,施于阳气欲脱之候,定(2)不为投井下石乎!草菅人命,莫此为甚,谨之戒之。

(1)浊:原作乍"触",据文光书局本改。

(2)定:据文义疑为"岂"字之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六因条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六因条辨》书籍目录
  1. 痧胀拟似变《六因条辨》
  2. 痧胀麻疹不同辨《痧胀玉衡》
  3. 痧胀破迷论《痧胀玉衡》
  4. 痧胀类麻疹《痧胀玉衡》
  5. 痧胀舌胎论《痧胀玉衡》
  6. 痧胀看症法《痧胀玉衡》
  7. 痧胀凶症《痧胀玉衡》
  8. 痧胀兼麻疹《痧胀玉衡》
  9. 痧胀宜下辨《痧胀玉衡》
  10.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痧胀玉衡》
  11. 痧胀用药不厌多《痧胀玉衡》
  12. 痧胀腹痛《症因脉治》
  13. 痧胀治犹麻疹论《痧胀玉衡》
  14. 痧胀腹痛《中医词典》
  15. 痧疹《止园医话》
  16. 痧胀《医述》
  17. 痧疹《临证指南医案》
  18. 痧胀《中医词典》
  19. 痧疹《临证指南医案》
  20. 痧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痧疹《古今名医汇粹》
  22. 痧原论《痧胀玉衡》
  23. 痧疹《眉寿堂方案选存》
  24.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痧胀玉衡》
  25. 痧疹《存存斋医话稿》
  26. 痧有实而无虚辨《痧胀玉衡》
  27. 痧疹《也是山人医案》
  28. 痧有放刮不尽辨《痧胀玉衡》
  29. 痧疹《陈氏幼科秘诀》
  30. 痧疫回春丹《时病论歌括新编》
  31. 痧疹发热证治《专治麻痧初编》

《六因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