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汗下

《刘河间伤寒医鉴》书籍目录

《活人书》云∶阳明证宜下,少阴证宜温。又曰∶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宜着艾,并四逆汤。又云∶三阳证宜下,三阴证宜温。少阴病,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当见少阴证,无阳者,宜麻黄附子甘草汤,皆阴证表药也。又云∶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麻黄桂枝汤主之。守真云∶夫辨伤寒阴阳之理者,邪热在表,腑病为阳,邪热在里,脏病为阴。世俗妄谓有寒热阴阳之异,误人多矣。寒病固有,然非汗病之谓也,止为杂病,不可与汗病同科。且造化为汗液之气者,乃阳热之气,非阴寒之所能也,观万物热极而反出水液,明可知矣。况法曰身热为热在表,饮水为热在里,其伤寒病,本末身凉不渴,及小便不黄,脉不数者,未之有也。虽仲景有四逆汤证,表热里和,误以寒药下之太早,表热未入于里,里寒下利不止,及表热里寒自利,急以四逆汤温里,利止里和者,急于解表也。故仲景四逆汤证后,复有承气汤寒药下热之说。由是伤寒汗病,经直言热,而不言其有寒也。经言三阴证者、邪热在脏在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热者是也。按《素问》论伤寒热病三篇,皆名曰热,竟无寒说,兼以《灵枢》诸经运气之说推之,则名为热病,诚非寒也。《素问·热论》云,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矣。其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已。此言表里之大体也。(注曰∶《正理伤寒论》脉大浮数,病在表,可发其汗,脉沉细数,病在里,可下之。)由此,虽日数过多,但有表证,而脉浮数,犹宜发汗,日数虽少,即有里证,犹宜下之,正应脉证而汗下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刘河间伤寒医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刘河间伤寒医鉴》书籍目录
  1. 论汗下《刘河间伤寒医鉴》
  2. 论汗下《景岳全书》
  3. 论好用寒药《刘河间伤寒医鉴》
  4. 论汗法《医学心悟》
  5. 论合法《针灸易学》
  6. 论汗法《医学集成》
  7. 论合和《备急千金要方》
  8. 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医旨绪余》
  9. 论合和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 论汗《原要论》
  11. 论合男女必当其年《济阴纲目》
  12. 论汗《麻疹备要方论》
  13. 论何以得之于脚《外台秘要》
  14. 论汗《景岳全书》
  15. 论和法《医学集成》
  16. 论寒证无传经《叶选医衡》
  17. 论和法《医学心悟》
  18. 论寒暑闭塞《冯氏锦囊秘录》
  19. 论河间说伤寒之误《研经言》
  20. 论寒热《华佗神方》
  21. 论鹤膝风《外科枢要》
  22. 论寒热《外科理例》
  23. 论黑陷《冯氏锦囊秘录》
  24. 论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25. 论黑陷血陷紫陷白陷灰陷及气血虚实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26. 论寒热《中风论》
  27. 论喉痹关乎运气而有火湿寒之异《重楼玉钥续编》
  28. 论过期不止《济阴纲目》
  29. 论喉证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30.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济阴纲目》
  31. 论喉症《喉舌备要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