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湿热下利
《活人书》云∶伤寒下利多种,须辨阴阳,勿令差互。大抵伤寒下利多种,须看脉与外证。下利脉大者,虚也。脉微弱者,为自止。寒毒入胃,脐下必寒,腹胀满,大便黄白,或青,或黑,或下利清谷。湿毒瓦斯甚,则下利腹痛,大便如脓血,或如烂肉汁也。得之寒毒入胃,四逆,理中汤、白通汤加附子、四逆汤等。若湿毒下脓血者,桃花汤、地榆汤主之。守真云∶下利脓血者,如世之谷肉果菜,湿热甚,则自然腐烂溃发化为水,故食于腹中,感人湿热邪气,则自然化为脓血。其热为赤,热属心火故也。其湿为黄,湿属脾土故也。燥郁为白,属于肺金故也。湿热甚于肠胃,怫热结也。湿主于痞,以气逆不能宣通,因而以成肠胃之湿也。湿热相兼。盖水火阴阳寒热,犹权衡也,一高则一下,一盛则一衰,岂能寒热俱盛于肠中,而同为利者乎。若此之谬,世传多矣,则如热生疮疡。《素问·大奇论》云∶肠下血,为少阴气不足,搏为阳气乘之,热在下焦,故下见血也。《素问·阴阳别论》云∶阴结者,便血一升,(阴主血故也。)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注云∶二升,谓之再结。三升,谓之三结。)《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大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结复须除,以寒药下之,结散利止、则通因通用也。

- 论湿热下利《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湿热发黄《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湿温证用药之误《市隐庐医学杂着》
- 论湿火之症治《重订广温热论》
- 论湿温治法《余无言医案》
- 论湿痹(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湿邪《温热论》
- 论师尼孀妇处女疮疡治法不同《疡医大全》
- 论十六味流气饮《外科理例》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济阴纲目》
- 论十全大补汤当用不当用之要诀《药鉴》
- 论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 论十宣散《外科理例》
- 论圣散子《苏沈良方》
- 论时毒《外科枢要》
-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质疑录》
- 论时毒《外科精义》
- 论生死形症《外科精要》
- 论时行传染二症《评琴书屋医略》
- 论生死大要《华佗神方》
- 论时日气血循行略《冯氏锦囊秘录》
- 论生肉《疡医大全》
- 论时日气血循行略《疡医大全》
- 论生肌法《疡医大全》
- 论时邪《知医必辨》
- 论生成《华佗神方》
- 论时医(三十,共三十一条)《景岳全书》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论食《济阴纲目》
- 论升麻柴胡《药鉴》
- 论食《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