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胁痈肋痈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又名穿胁痈,或发于左胁,或发于右胁。人之两胁乃足厥阴肝经气分出入之道路,一有阻滞,不得疏通,郁而为痛,故血亦为之凝聚矣。是以胁之上下发毒,皆属肝经。此证多因郁怒肝火而发,或因肝胆之气不平,而风火内搏,营逆血热结聚而发。惟虚怯人生之;若肥胖内实者,鲜此证也。初起,宜栀子清肝汤解郁泻火;已成,四妙汤青皮香附;脓成者,即针之,勿伤内膜;溃后,宜八珍汤山萸肉牡丹皮泽泻,兼滋肾水。但气虚胃弱之人,亦不可过与补阳之药,恐内受热剂,则虚热愈盛,盛则透伤内膜,切宜慎之。又病因虚劳所得,如破流臭败,脓水清稀,补托不应者,是死证也。

肋痈生于肋条骨间,又名侠荧痈,亦由肝火郁怒结聚而成。初起骨间隐痛,渐渐肿起,后或大如杯碗,色或赤或白,疼痛难忍,内肠绞刺。患在左,痛牵右肋;患在右,痛牵左肋。体虚之人,难以胜受。惟此处痈疽,多是内毒却入攻而死者多。人染此患,急宜用针刺出脓血,防其内攻。若至二候,溃出稠脓为吉,溃出清水为凶。治法与前证参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胁痈肋痈论《疡科心得集》
  2. 辨小腹痈缓疽论《疡科心得集》
  3. 辨泻《幼科铁镜》
  4.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幼科释谜》
  5. 辨心胞络三焦脉《诊脉三十二辨》
  6.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证治准绳·幼科》
  7. 辨心火克肺金白珠生赤丝论《眼科阐微》
  8. 辨小儿形色《育婴家秘》
  9. 辨心经热极似寒《幼科铁镜》
  10. 辨小儿五音《小儿推拿广意》
  11. 辨心热昏迷似惊《幼科铁镜》
  12. 辨小儿五音《推拿抉微》
  13. 辨心实热虚热《幼科铁镜》
  14. 辨小儿寿夭《育婴家秘》
  15. 辨心小肠脉《诊脉三十二辨》
  16. 辨小儿声音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17. 辨形惫《医学摘粹》
  18. 辨小儿生死脉《察病指南》
  19. 辨形脉《医学摘粹》
  20. 辨小儿脐风及脐汁不干论《疡科心得集》
  21. 辨形气宜合脉《诊脉三十二辨》
  22. 辨小儿脉证治《育婴家秘》
  23. 辨形肉《医学摘粹》
  24. 辨小儿脉息《育婴家秘》
  25.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医宗金鉴》
  26. 辨小儿赤游丹游火论《疡科心得集》
  27.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痘疹心法要诀》
  28. 辨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医林改错》
  29. 辨形肿《医学摘粹》
  30. 辨陷下则灸《普济方·针灸》
  31.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