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辨牙咬托腮寒热虚实传变骨槽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夫牙咬托腮者,一生于风寒暑热,阳明湿热交蒸;一生于阴亏络空,少阳胆火循经上逆。生于风寒湿热者,初起恶寒发热,面浮腮肿,牙关不能开合,牙龈胀及咽喉,汤水似乎难入,实可下咽。斯时宜表散透邪,如牛蒡薄荷秦艽僵蚕夏枯草荆芥石斛等类,不可以喉胀热盛,即用鲜地、羚羊清火等药。若遏抑凝滞,则肿愈坚,牙关愈闭矣。至三、四日后,寒热不退,不能消散,其脓结于盘牙尽处者为牙咬,结于腮边外者为托腮,结于牙根者为牙,是可清火彻热,如羚羊、犀角石斛芦根薄荷荆芥之属;如舌白腻滑,恶心呕逆者,即以芩、连、山栀或温胆法;如大便燥实者,以肺胃火盛,即用鲜地、栝蒌枳实杏仁等类。穿溃后邪从脓泄,身热自退,脾胃自复,牙关自开,调养数日,即脓尽收口。

其生于阴亏络空者,或其人素嗜酒,不节欲,常有郁勃不舒,偶感微邪,引动肝阳胆火上循入络。起自牙关坚固不开,腮肿龈胀,恶寒身热,脉细而数,渐渐成脓。至十日或半月后,脓从牙龈而泄,或从舌旁而出,或在左延及于右,或在右延及于左,即名沿牙毒;久则腮边出头,即名穿牙毒;外通里彻,即名骨槽风,延及必成朽骨,必俟多骨脱落,方能收功。此证虽不害人性命,然收功延日,难以速痊。治当以疏肝散郁育阴为主,佐以解毒泄热。

又幼孩生此证者,彼既无醇酒炙 ,又无肝邪郁滞,是因齿生未齐,骨髓未满,营卫未充,偶感风寒客热,袭入骨髓,正不却邪而发。腮颊漫肿,里虽出脓,势必外溃,久不敛口,亦成多骨。治法总以调和气血、扶养胃气为主,俟正气充足,方能脱骨收口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牙咬托腮寒热虚实传变骨槽论《疡科心得集》
  2. 辨牙漏牙宣牙疔论《疡科心得集》
  3. 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论《疡科心得集》
  4.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5. 辨眼病者性急不能耐久半途而废论《眼科阐微》
  6. 辨悬痈HT舌论《疡科心得集》
  7. 辨眼部常见症状《中医眼科学》
  8. 辨徐国祯伤寒疑难急证治验《寓意草》
  9. 辨眼丹眼漏论《疡科心得集》
  10. 辨虚实子母《诊脉三十二辨》
  11. 辨眼黑夜睛明论《眼科阐微》
  12. 辨虚实寒热误治《痘疹心法要诀》
  13. 辨眼见黑白花结成一定花样随眼珠上下往来遮瞳神论《眼科阐微》
  14. 辨虚实寒热误治《医宗金鉴》
  15. 辨眼见五色花论《眼科阐微》
  16. 辨虚热《保幼新编》
  17. 辨眼内生云翳用凉药难退论《眼科阐微》
  18. 辨虚火《虚损启微》
  19. 辨眼疼甚乌睛高起如黑豆或似峰窝白皮尖出眼皮外论《眼科阐微》
  20. 辨胸发疽膻中疽甘疽论《疡科心得集》
  21. 辨眼疼有虚实论《眼科阐微》
  22.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3. 辨眼无云翳视物昏暗风轮枯黄肝血少论《眼科阐微》
  24. 辨形肿《医学摘粹》
  25. 辨眼症虚实论《眼科阐微》
  26.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痘疹心法要诀》
  27. 辨眼中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气真精皆滋目之液论《眼科阐微》
  28. 辨形神声气饮食之虚实《医宗金鉴》
  29. 辨眼中神光自现论《眼科阐微》
  30. 辨形肉《医学摘粹》
  31. 辨眼中云翳未退不宜先利大小便论《眼科阐微》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