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脑疽对口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薛立斋曰∶脑疽属太阳膀胱经积热,或湿热上壅,或风温外感,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所致。其源之浅深不同,而证之轻重亦异。初起一粒形如麻豆;至一二日微寒身热,渐渐加大;至七日成形,根盘红肿,顶突宽松,是为顺证。斯时憎寒壮热,朝轻暮重,舌白苔腻,胸痞哕恶,脉细弦数,此湿热上壅,即用黄连泻心汤,或温胆法;若面油红,舌干绛赤,烦躁干哕,口渴喜饮,大便坚实,是火热伤液,如犀角地黄汤,或羚羊角银花地丁石斛芦根鲜首乌黄芩枳壳山栀丹皮灯心竹叶夏枯草等类,清其火毒、解其营热。至十四日后脓透,根盘焦紫,热退身凉,脓水淋漓,倘有不能透彻,清营方内加甲末、制蚕、角针,以攻其毒。至二候半,瘀腐渐脱,新肉渐生,身热渐退,脾胃醒复。过二十八日后,腐全脱,新肉满,饮食嘉,调养好,四十日收功。

又有一种阴证,初起形色俱不正,寒热不加重,身虽发热,面色形寒,疡不高肿,根盘平塌,散漫不收,过候不透,脓稀不腐,正气内亏,不能使毒外泄,而显陷里之象。此由平日肾水亏损,阴精消涸,阴火炽甚而成,其危险不能过三候矣。其中犹有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干陷者,脓腐未透,营卫已伤,根盘紫滞,头顶干枯,渐致神识不爽,有内闭外脱之象;虚陷者,脓腐虽脱,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脾气不复,恶谷日减,形神俱削,渐有腹痛便泄寒热,宛似损怯变象,皆不治之证也。大凡此证以小者为对口,大者为脑疽,俗即云落头疽也。由感于六淫之邪而发者,为顺为阳;伤于七情而发者,为逆为阴。余疽仿此。(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以上论中,自阴证起,及三陷变局,不录方药者,以其变化多端,各宜随证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脑疽对口论《疡科心得集》
  2. 辨囊痈悬痈论《疡科心得集》
  3. 辨内伤寒认作瘟疫《松峰说疫》
  4. 辨男女以左右之脉《女科经纶》
  5.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内外伤辨》
  6. 辨男女以左右之疾胜《女科经纶》
  7. 辨内外伤《周慎斋遗书》
  8. 辨男女以左右阴阳虚实论《女科经纶》
  9. 辨内外宜细分《诊脉三十二辨》
  10. 辨男女以左右气血论《女科经纶》
  11. 辨内眼病变《中医眼科学》
  12. 辨男女脉异《诊脉三十二辨》
  13. 辨脓《证治准绳·疡医》
  14. 辨男女脉法《女科秘要》
  15. 辨脓法《外科精义》
  16. 辨耐修药表并药忌《白喉条辨》
  17. 辨脓窠疮黄水疮论《疡科心得集》
  18. 辨目色《医学摘粹》
  19. 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0. 辨木舌舌衄论《疡科心得集》
  21. 辨疟疾(附阴虚似疟)《幼科铁镜》
  22. 辨明致妄之由(易去惊字)《幼幼集成》
  23. 辨女子癸水行后又不行眼目红肿生云翳赤丝手指足拘挛论《眼科阐微》
  24. 辨明伤寒时疫《温疫论》
  25. 辨呕吐哕呃逆咳逆噫气《松峰说疫》
  26. 辨面色论《重楼玉钥》
  27. 辨呕吐哕证《幼科心法要诀》
  28. 辨梅核气喉喑论《疡科心得集》
  29. 辨赔赈散等方《松峰说疫》
  30. 辨毛发《医学摘粹》
  31. 辨捧心痈痰论《疡科心得集》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