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流注腿痈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流注,证虽殊而治则一,要在辨其阴阳,明其虚实而已。若因于风寒客热,或暑湿交蒸,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能越于皮毛,行于营卫之间,阻于肌肉之内,或发于周身数处而为流注(有生于四肢关节者,有生于胸腹腰臀者),或发于腿上而为腿痈,此属实邪阳证。初起憎寒壮热,或微恶寒发热,遍身骨节疼痛,其肿处渐渐加大,斯时宜以发散透解,或亦可以消散;如身热无汗,即能成脓(大抵阳证流注出脓,即似伤寒之出汗)。其色虽白,不可认作阴证虚证(流注腿痈,大率皆色白)。或亦有根盘白而顶微红者,此必脓已成(流注腿痈成功,即顶色白而脉见滑数,按之软熟,其脓已成),即欲开之,以泄其邪;邪泄后方得热退身凉,而元气自然来复,脾胃亦醒,饮食有加,数日间气血充盈,即能收口矣。其有体虚之人,元气不足,或因郁结伤脾,暴怒伤肝,气凝血滞,或湿气逆于肉凑,或寒邪入于筋络,或湿痰阻于经隧,或瘀血注于关节,又或病后余邪发散未尽,种种病由,皆因真气不能营运,使邪气壅滞而为患也。其发为流注也,或结块,或漫肿,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流注总是仄数),此犹未穿,彼又肿起,外候则恶寒发热,饮食减少,脉来细弱。此必培其脾胃,祛其寒湿,调其营血,脾胃健则血自生而气自营运,岂可不固其本根,妄用寒凉克伐之剂,而蹈虚虚之戒哉。其发为腿痈也,则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乍寒乍热,时痛时酸,筋屈不伸,不能转动。苟非大补气血,温经通络,何以能使之消散?更何以使之速起速溃、易敛易愈也?此虚证属阴之治法。异证同揆,惟贵学人审察而明辨之耳。

阳证流注腿痈,必欲辨明风寒暑热,客于何部经络,总以发表和营。如正旺邪实,宜万消化坚丸攻透,方能无脓即消,有脓即溃,屡用屡验,切勿以药味峻猛而避之。如溃脓后,急欲调和脾胃;若久不敛口者,方可补托。如阴寒着骨而发,足不能伸舒,或身不能转动,必须用阳和汤温经通络,溃后调治与前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流注腿痈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疡科心得集》
  2. 辨刘王论男女脉法之同《女科经纶》
  3. 辨瘤《外科理例》
  4. 辨列阳明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5. 辨六经渴并治法《卫生宝鉴》
  6. 辨列太阴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7. 辨六经癞形《疡医大全》
  8.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9. 辨龙泉疔虎须疔颧骨疔论《疡科心得集》
  10. 辨列少阴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11. 辨蝼蛄串肘痈肘后毒论《疡科心得集》
  12. 辨列少阳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13. 辨漏蹄疯驴眼疽论《疡科心得集》
  14. 辨列厥阴条例大意《伤寒贯珠集》
  15. 辨鸬瘟(俗名土婆风)耳根痈异证同治论《疡科心得集》
  16. 辨痢疾种种受证不同随证治验《寓意草》
  17. 辨论《伤寒总病论》
  18. 辨痢疾《幼科铁镜》
  19. 辨瘰毒瓦斯上攻于目白睛有瘀血论《眼科阐微》
  20. 辨利痢脉病之殊《轩岐救正论》
  21. 辨瘰生死法《外科启玄》
  22. 辨历节风漏肩风论《疡科心得集》
  23. 辨瘰瘿瘤论《疡科心得集》
  24. 辨里证虚实《痘疹心法要诀》
  25. 辨络脉《中医名词词典》
  26. 辨里证虚实《医宗金鉴》
  27. 辨络脉《中医词典》
  28. 辨老少脉异《诊脉三十二辨》
  29. 辨络色《医学摘粹》
  30.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内外伤辨》
  31. 辨脉《白喉条辨》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