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辨下疳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下疳生于前阴,一名妒精疮,属肝经湿热下注而成。其来有三∶有由欲念萌而未遂,未经发泄,而邪火遏郁,败精浊血,留滞经隧,结而为肿者;有因交合不结,以致淫毒传袭而发者;有由房术热药,涂沫洗搽,使精久不泄,邪火煽动,郁滞而生者,皆由蕴毒所致。初起或先小便淋涩溺痛,次流黄浊败精,遂阴茎痒痛,坚硬紫胀,渐渐破损,渐渐腐烂,脓水淋漓,其臭腥躁,以肝性臊也;亦有先皮肿光亮如水晶,破流毒水,肿痛日生,麻痒时发者。治法当以疏利肝肾火邪、除湿解毒为主,若清肝导滞汤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萆汤芦荟丸之类,随宜酌用;外掺珍珠散五宝丹。盖此证形异名殊,轻重不一。生于马口者,名下疳;生玉茎上者,名蛀疳;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包裹者,名袖口疳;龟头外肿如瘤者,名鸡嗉疳;疳久而腐烂偏卸者,名蜡烛疳;又有臊疳、杨梅疳、旋根疳诸种。要之,无外因而病者,不过去其湿热,或滋其真阴,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惟感触淫邪,毒自少阴直入精宫而发者,不易愈。即治如前法,犹必令患者食淡、戒房事,若能守禁,则服药自然有效,一月收功者,只消半月而愈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下疳论《疡科心得集》
  2. 辨膝盖痈疵疽论《疡科心得集》
  3. 辨下焦病脉证并治《婴儿论》
  4. 辨息论(附律一条)《医门法律》
  5. 辨夏凉冬暖不足致疾《松峰说疫》
  6. 辨五脏受惊积冷热形证图《幼幼新书》
  7. 辨痫症《幼科铁镜》
  8. 辨五脏六腑部位脉法《全生指迷方》
  9. 辨陷下则灸《普济方·针灸》
  10. 辨五疫治法《松峰说疫》
  11. 辨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医林改错》
  12. 辨五轮生克论《眼科阐微》
  13. 辨小儿赤游丹游火论《疡科心得集》
  14. 辨五轮病源用药论《眼科阐微》
  15. 辨小儿脉息《育婴家秘》
  16. 辨五大毒一首《外台秘要》
  17. 辨小儿脉证治《育婴家秘》
  18. 辨吴又可疫有九传治法中先里后表《松峰说疫》
  19. 辨小儿脐风及脐汁不干论《疡科心得集》
  20. 辨吴又可偏用大黄《松峰说疫》
  21. 辨小儿生死脉《察病指南》
  22. 辨瘟邪止在三阳经《松峰说疫》
  23. 辨小儿声音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24. 辨温暑凉寒诸证《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5. 辨小儿寿夭《育婴家秘》
  26. 辨温热《冯氏锦囊秘录》
  27. 辨小儿五音《推拿抉微》
  28. 辨温病阴暑《松峰说疫》
  29. 辨小儿五音《小儿推拿广意》
  30. 辨温病一《伤寒寻源》
  31. 辨小儿形色《育婴家秘》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