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发背搭手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

《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发背、搭手之为疡重矣,其证各异,而治则同揆也,故合而论之。发背者,发于脊中,属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其证有上中下之分。伤于肺,则发于上,在天柱骨下;伤于心与肝,则发于中,为对心发;伤于脾与肾,则发于下,为对脐发。大抵发背之证,其名虽多(有莲蓬发、蜂窝发、对心发、对脐发等名),总不越乎阴阳二证。其感于六淫之邪而发者,为阳证。初起或一头,或二头,数日后,或大如手掌,或大如碗面, 赤肿高,疼痛发热,烦渴不宁,势若甚重,其脉洪数有力,能进饮食。先以蟾酥丸发汗,更与银花解毒汤,或犀角地黄汤清营解热,勿使伤其脾胃。俟脓一溃,诸症悉安。须知有脓时,急宜当头开之,否则使毒内攻,致生变证。至溃后,即腐烂尺余者,若无恶证,则投以大补之剂,肉最易生,此阳证易治者也。其感于七情而发者,为阴证。或由于郁怒忧思,或由于房劳过度,或由于膏粱浓味,醇酒炙 ,丹石热毒,其人平素阴精消涸,火毒内生结聚,酿成大患。初起一头如粟,根盘散漫,不甚高肿,不甚 痛,色不红活,紫滞无神,脉微细而无力,饮食不进,止觉闷痛烦躁,大渴便秘,睡语切牙。四、五日间,疮头不计其数,形如莲蓬,故名莲蓬发,又名蜂窠疽发。若见中间一头独大,四边出无数小头者,即名百鸟朝王。疮口各含黄浊,而积日不溃,按之流血。至八、九日,其头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结一衣,揭去又结,其浮面共烂为一疮,肉虽腐而不脱,其脓内攻,其色黑黯。此元气大虚,而为内陷之证,必致神昏痉厥,手足逆冷,腹痛泄泻,而不可救矣。必于成功后,用参 内托散,峻补元气,冀其引血成脓,化毒外泄;外用乌金膏夺命丹盖贴,以提其毒,俾不至肿不溃,腐不烂,方得生机。丹溪曰∶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已溃,以托补元气为主。陈远公谓∶阳毒可用攻毒,阴毒必须补正。此数语,实为外科枢要,慎勿坐失机宜,致证危势笃,而束手待毙也。

至于搭手,亦有上中下之分。上搭手生于肩膊后骨上,去背沟二指之间,名鼠疽,乃手足太阴、太阳之所司也;中搭手生于脊骨第九椎两旁膏肓穴,名青龙疽,系阳明、太阴之所司也;下搭手生于脊骨第十四节腰窝间旁开三寸肓门穴,乃太阴经之所司也。谓之搭手者,因患者以手搭之,上中下俱能搭着,故名。盖上搭由上焦积热,中搭由心火有余,下搭由肝脾火炽,总归于下元虚弱、肾水耗散而成。此证亦有阴阳之别。阳证形高而肿起,阴证形低而陷下;阳证色红,阴证色带滞;阳证初起必痛,阴证初起必痒;阳证溃烂多脓,阴证溃烂多血;阳证由于外感,阴证由于内伤。其调治之法,与发背之证,大略可通,虽曰证有大小,势有轻重,而所以清热化毒、补养气血之方,则无二致也。此二证中,亦有三陷变象,与脑疽同,其候数亦同。又发背搭手及脑疽,至溃脓腐脱后,新肉既满,而口不敛,有忽发流火者,其人憎寒壮热,甚至神识昏迷,疮口四边红赤,延开四布,切勿惊惧。斯时可用凉血清解,如鲜地、犀角丹皮等。俟一日或二日后,汗出身凉,赤退肿平,其疮口自然敛小。

此由营卫亏损,火旺浮越所致。汗出而火自散,营卫自和,疮口自敛矣。世俗睹此,每莫能措手,不知非败证也。外又有流毒一证,疽发肿大,势如发背,但头虽溃,而外面不腐,因暑湿郁遏而成。若脓出稠浓,而内腐易脱者易愈。治与阳证发背同。

又治发背、搭手之证,最妙灸法,不问日期、阴阳,肿痛或不痛,或痛甚,但未成脓,或不溃者,俱可灸之。取大蒜切片,安疮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方止,其毒瓦斯自然随火而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成膏,作薄饼,铺疮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可。盖如此恶证,惟隔蒜灸,及涂乌金膏有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科心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科心得集》书籍目录
  1. 辨发背搭手阴阳虚实异证同治论《疡科心得集》
  2. 辨二便《医理真传》
  3.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4. 辨耳痈耳菌虚实论《疡科心得集》
  5.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伤寒论》
  6. 辨耳色《医学摘粹》
  7. 辨发惊脉证并治《婴儿论》
  8. 辨儿之变蒸《儿科萃精》
  9. 辨发颐豌豆疮论《疡科心得集》
  10. 辨恶寒《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1. 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医林改错》
  12. 辨讹《冯氏锦囊秘录》
  13. 辨方宜脉《诊脉三十二辨》
  14. 辨毒攻脏诀《喉舌备要秘旨》
  15. 辨肥瘦脉异《诊脉三十二辨》
  16. 辨痘毒总论《疡科心得集》
  17. 辨肺大肠脉《诊脉三十二辨》
  18. 辨动得静得《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19. 辨肺金克肝木黑睛生翳膜论《眼科阐微》
  20. 辨鼎翁公祖颐养天和宜用之药《寓意草》
  21. 辨肺热、肺寒、肺虚《幼科铁镜》
  22. 辨跌打损伤及杖疮合论《疡科心得集》
  23. 辨肺痿肺痈论《疡科心得集》
  24. 辨点眼法《眼科秘诀》
  25. 辨风热痰惊痰论《疡科心得集》
  26. 辨丹溪主末二字即标本论《女科经纶》
  27. 辨风食气脉《诊脉三十二辨》
  28. 辨代指蛀节疔鳅肚疔论《疡科心得集》
  29. 辨风温《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30. 辨大腿痈阴包毒论《疡科心得集》
  31. 辨凤眉疽眉心疔眉发论《疡科心得集》

《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