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脉阳紧阴数为吐,阳浮而数亦吐。寸紧尺涩,胸满而吐,寸口脉数者吐,紧而涩者难治。紧而滑者吐逆。脉弱而呕,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病患欲呕吐者,不可下之,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
治胃虚,噫气不除。
进退黄连汤(见《实在易》)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 半夏(姜制,各一钱五分) 桂枝(三钱) 大枣(二枚)
进法∶用本方上三味俱不制,水三茶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腹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各见《伤寒》)
柯韵伯云∶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方而晏知。
长孙男心典按∶食入即吐,不使少留,乃火炎之象,故苦寒倍于辛热,不名泻心者,以泻心汤专为痞硬立法耳。要知寒热相结于心下,而成痞硬,寒热相阻于心下,而成格逆,源同而流异也。
水煎温服。
治胃虚呃逆。
中焦气虚,则下风木得以上乘,谷气因之不宜,变为呃逆。用橘皮升降中气,人参、甘草补益中焦,生姜、大枣宣散逆气,竹茹以降胆木之风热耳。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止哕。

- 诊法《医学从众录》
- 诊法《医学从众录》
- 诊法《医学从众录》
- 诊法《医宗己任编》
- 诊法《医学从众录》
- 诊法《冷庐医话》
- 诊法(二)《中国医籍考》
- 诊法《脉确》
- 诊法(三)《中国医籍考》
- 诊法《中医词典》
- 诊法(四)《中国医籍考》
- 诊法《中医名词词典》
- 诊法(一)《中国医籍考》
- 诊耳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 诊法常以平旦《类经》
- 诊耳法《形色外诊简摩》
- 诊法常以平旦《望诊遵经》
- 诊断诊据《传染病》
- 诊法解《素灵微蕴》
- 诊断与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诊法论《内经博议》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法论《侣山堂类辩》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法脉案《古今名医汇粹》
- 诊断与鉴别诊断《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诊法通论《医学纲目》
-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 诊法原理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诊断与鉴别诊断《普通外科学》
- 诊妇人病脉生死诀《察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