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卫气失常三十六

《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此段旧误在寿夭刚柔。

怫忾,气郁而不畅也。贲响,奔冲而鸣转也。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答曰:积于上者,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卫气之留于腹者,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支胁,胃满,喘呼逆息,即卫之生病,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也,帝复述其义,而辞不同耳。人迎,足阳明穴。天突、喉中,任脉穴。喉中,即廉泉也。三里、气街,足阳明穴。季胁之下一寸,足厥阴之章门也。鸡足取之,攒刺其处,参布如鸡足也。

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药熨、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入酒内,置酒马矢煴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此段旧误在寿夭刚柔。

马矢煴中,马粪火中煨之也。晬日,周日也。生桑炭炙巾者,桑炭能去风寒湿痹也。令热入至于病所,汗出寒消,则痹通矣。内热,内寒化而为内热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枢悬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枢悬解》书籍目录
  1. 卫气失常《灵枢悬解》
  2. 卫气失常《黄帝内经·灵枢》
  3. 卫气失常《内经评文》
  4. 卫气论《内经博议》
  5. 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类经》
  6. 卫气行论《针灸大成》
  7. 卫气同病《中医名词词典》
  8.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医原》
  9. 卫气同病《中医词典》
  10. 卫气行《内经评文》
  11.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名词词典》
  12. 卫气行《灵枢悬解》
  13.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词典》
  14. 卫气行《黄帝内经·灵枢》
  15.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儿科学》
  16. 卫气出入《医学摘粹》
  17. 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学》
  18. 卫气出入《四圣心源》
  19. 卫气营运之次《类经》
  20. 卫气《内经评文》
  21. 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22. 卫气《养生导引秘籍》
  23. 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24. 卫气《中医词典》
  25. 卫生保健战略《预防医学》
  26. 卫气《中医名词词典》
  27. 卫生标准的概念《预防医学》
  28. 卫气《黄帝内经·灵枢》
  29. 卫生标准的确定《预防医学》
  30. 卫矛《本草图经》
  31. 卫生标准的要求《预防医学》

《灵枢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