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气阳物,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焉。《阴阳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神水亦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而又散,终而尽散故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羡补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有热者,滋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必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遂不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经意,及成,世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投。殊不知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凉药又伤肝,往往致废而然后已。病者犹不以药非,而委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之曰病拙。吁!二者俱此,谁其罪乎?予累见也。故兼陈凉药之误。

-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原机启微》
-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审视瑶函》
- 气为血帅《中医名词词典》
- 气为官骸使说《达摩洗髓易筋经》
- 气为血帅《中医词典》
- 气微三十二法《针灸神书》
- 气味《物理诊断学》
- 气脱血晕《妇人规》
- 气味《景岳全书》
- 气脱血晕《景岳全书》
- 气味《常见病自测》
- 气脱血崩证《临证实验录》
- 气味《中医词典》
- 气脱案《幼幼集成》
- 气味《类经》
- 气脱《扁鹊心书》
- 气味《顾松园医镜》
- 气痛候《诸病源候论》
- 气味《医经原旨》
- 气痛《奇效简便良方》
- 气味(性味)《中医名词词典》
- 气痛《麻科活人全书》
- 气味方制治法逆从《类经》
- 气痛《中医词典》
-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医学启源》
- 气体在组织的交换《生理学》
- 气味篇《景岳全书》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医用化学》
- 气味生成流布《汤液本草》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生理学》
- 气味阴阳《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