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证
张三锡曰∶金者水之源,金受火克,不能生水而源于上,则不能荣养皮肤、肠胃、筋骨,诸燥症作矣。情欲无涯,精髓枯竭,劳神过虑,心血耗散,加以浓酒炙爆,辛香浓味,邪火弥炽,真水顿亏。在上则咽干口燥,在中则烦渴不已,在下则肠胃枯涩,为消渴,为噎膈,为经闭身热,为干嗽。治须养血生津,润泽肠胃,使源竭而复流,枝枯而再荣也。医者不察,谬指为火,大汗大下,复损津液,祸不旋踵。《原病式》曰∶经云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燥万物者莫于火,故火热胜金,气必衰而风生,风能胜湿,热能耗精,风热相扇而燥也。燥金主于收敛,劲切紧涩,故为病筋脉劲强紧急而口噤也,或消渴痿痹,筋缓毛落,色焦不润,二便阻塞,皆属金燥。如秋燥甚则草摇落,病之象也。是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四肢百骸也。或病后曾服汗下药,及吐后、产后、老年见诸燥症,脉细涩或洪数者,俱属血液不足,补以润之。又纵欲人多肾虚,以肾主五液。

- 燥证《古今名医汇粹》
- 燥证《古今医鉴》
- 燥证《明医指掌》
- 燥证《医学正传》
- 燥证《医学摘粹》
- 燥者润之《中医词典》
- 燥证《医学摘粹》
- 燥者濡之《中医名词词典》
- 燥症《傅青主男科》
- 燥者濡(rú,音儒)之《中医词典》
- 燥症《证治汇补》
-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医学启源》
- 燥症《药症忌宜》
- 燥义《思考中医》
- 燥症(大便闭结附)《脉症治方》
- 燥咽干《伤寒捷诀》
- 燥症论治《类证治裁》
- 燥癣作痒《奇效简便良方》
- 燥症脉候《类证治裁》
- 燥痰《幼科心法要诀》
- 燥症门《石室秘录》
- 燥痰《儿科萃精》
- 燥症门(十五则)《辨证录》
- 燥痰《症因脉治》
- 躁《中医词典》
- 燥痰《症因脉治》
- 躁《医学纲目》
- 燥痰《医宗金鉴》
- 躁《证治准绳·类方》
- 燥痰《中医词典》
- 躁《证治准绳·杂病》
《古今名医汇粹》
- 作者:罗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 序
- 卷一论集
- 卷二脉要集
- 卷二诸家脉论附
- 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卷六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