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嘉言脉部位论
心之脉络小肠,小肠之脉络心;肺之脉络大肠,大肠之脉络肺。此可以论病机,如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之类,不可定部位也。小肠当候之于右尺,以火从火也。大肠当候之于左尺,以金从水也。
三焦属火,亦候于右肾;膀胱属水,亦候于左肾。一尺而水火两分,一脏而四腑兼属,乃天然不易之至道。
盖胸中属阳,腹中属阴,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传渣滓、水液、浊气皆阴,惟腹中可以部置,非若胃为水谷之海。清气在上,胆为决断之官,静藏于肝,可得位之于中焦也。至于上焦,重重膈膜,遮蔽清虚之宇,惟心肺得以居之,而诸腑不与焉。所谓膈盲之上,中有父母者是也。心主血为阴,肺主气为阳,其营卫于周身,非父母而何。然心君无为而治,肺为相傅华盖,而覆于心上,以布胸中之气,而燮理其阴阳。膻中为臣使,包裹而络于心下,以寄喉舌之司,而宣布其政令。是以心火寂然不动,动而传之心胞,与三焦之火即为相火。《素问》谓手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谓手厥阴之脉出属心胞络,下膈,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胞,合心主,正见心胞相火与于少阳相火为表里,故历络于上下两相输应也。心君宁,相火安,而膻中喜乐出焉。心君扰,相火翕然从之,而百度改其常焉。心胞所主二火之出入关系之重如此,是以亦得分手经之一,而可称为腑耳。
王叔和以相络之故,大小二肠候之于上,而不知水谷变化,浊秽之气去,膈上父母清阳之气迥不相通,岂可因外络连属,反谓右寸之清阳上浮者为大肠?脉沉者谓肺脉,经所谓脏真高于肺者,乃真脏高于大肠矣。左寸之浮者为小肠脉,沉者为心脉,水中污泥反浮于莲花之上,有是理乎?夫心胞之脉裹撷乎心,代君主行事,从左寸候之,亦理之当然耳。

- 喻嘉言脉部位论《古今名医汇粹》
- 喻嘉言龙雷之火论《医学从众录》
- 喻嘉言脉论三则(痉损水)《古今名医汇粹》
- 喻嘉言《瘟疫论》序《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喻嘉言秋燥论《古今名医汇粹》
- 喻嘉言《瘟疫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喻嘉言瘟疫论《温热暑疫全书》
- 喻化鹏《中医词典》
- 喻嘉言先生肺痈肺痿论《疡科心得集》
- 喻昌(1585-约1664年)《中医词典》
- 喻氏《解后须知》《专治麻痧初编》
- 遇诸涂救治惊风《活幼心书》
- 喻氏春温论辨《医学读书记》
- 遇仙无化丸《外科理例》
- 喻言《轩岐救正论》
- 遇仙立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喻义《中医词典》
- 遇仙灸《冯氏锦囊秘录》
- 御爱灵黍汤《是斋百一选方》
- 遇仙丹《仁术便览》
- 御定医宗金鉴麻疹《麻疹阐注》
- 遇仙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御风草《雷公炮炙论》
- 遇仙丹《冯氏锦囊秘录》
- 御府鹿尾《保健药膳》
- 遇寒手热《儒门事亲》
- 御酱铁雀《保健药膳》
-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生理学》
- 御米《饮食须知》
- 欲作时《思考中医》
- 御米《得配本草》
《古今名医汇粹》
- 作者:罗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 序
- 卷一论集
- 卷二脉要集
- 卷二诸家脉论附
- 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卷六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