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火论
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相火则丽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于君火,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人之初生,必投生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形。精属肾,肾属水,故天一而生水;血属心,心属火,故地二而生火;识为玄,玄属水,故天三而生木,乃太一含三引六之义也。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数也。则知精血乃财成于识,以识动则暖,静则息,静息无象,暖触可知。故命此暖识以为君火,正《内典》所谓暖识息三连持寿命者是也。然其所以谓之君者,以不行炎暑,象君之德;万物资始,象君之化;位居少阳,象君之政;神明出入,象君之令。故君亦天也,天亦君也。干以元亨利贞而营运于其上,君以德化政令而辅成于其下。天道顺序,则生长化收藏,不失其时;君道助顺,故进退存亡,不失其正,其实皆一理也。成象取法,虽主配于心肾,推而明之,一点精明,无物不备。是宜君火之用,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与万物俱生,而无所间断也。医者苟不明此,皆堕于术数伎艺,与夫瞽史之用易,拘拘于卜筮休咎之中。吾见其大蔽圣人之道,未闻有益于天下后世也。悲夫!

- 君火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君火《明医指掌》
- 君火相火辨《研经言》
- 君火《中医词典》
- 君火相火论《景岳全书》
- 君火《中医名词词典》
- 君火相火论《医学源流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原机启微》
- 君火相火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叶选医衡》
- 君迁子《海药本草》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审视瑶函》
- 君迁子《证类本草》
- 君臣佐使法《脾胃论》
- 君相二火论《内经博议》
- 君臣佐使法《卫生宝鉴》
- 君相二火须知《竹林女科证治》
- 君臣佐使法《汤液本草》
-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读医随笔》
- 君臣佐使(主、辅、佐、引)《中医名词词典》
- 君主之官《中医词典》
- 君臣佐使《中医词典》
- 钧肠丸《冯氏锦囊秘录》
- 君、相二火解《医理真传》
- 菌《千金翼方》
- 君《中医词典》
- 菌《本草经集注》
- 均数的抽样误差《预防医学》
- 菌《新修本草》
- 军团菌肺炎《呼吸病学》
- 菌《医学入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