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桂丸
治妇人无子。昔金城范守进此方。(见《经验》)
秦艽(去芦) 桂心(不见火) 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 防风(三分) 浓朴(去皮,姜制,三分) 附子(去皮脐,生用) 茯苓(各两半) 白薇 干姜(炮) 牛膝(酒浸) 沙参 半夏(汤洗,各半两) 人参(一两) 细辛(去苗,二两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醋汤任下;如未效,更加丸数,觉有则止,神效并如彼说,不复繁引。

- 秦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秦龟《名医别录》
- 秦桂丸《是斋百一选方》
- 秦龟《证类本草》
- 秦桂丸论《格致余论》
- 秦龟《本草衍义》
- 秦国治《中医词典》
- 秦龟《海药本草》
- 秦汉时期的早期的医药交流《中国医学通史》
- 秦龟《新修本草》
- 秦汉时期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中国医学通史》
- 秦龟《本草经集注》
- 秦汉时期军事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秦龟《千金翼方》
- 秦汉时期药物与方剂成就《中国医学通史》
- 秦钩吻《吴普本草》
-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 秦纲《中医词典》
- 秦汉时期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秦荻藜《饮食须知》
- 秦汉以后,有通经博史,修身慎行,闻人巨儒,兼通乎医。《医学入门》
- 秦荻梨《证类本草》
- 秦艽《神农本草经》
- 秦荻梨《食疗本草》
- 秦艽《本草纲目》
- 秦荻梨《新修本草》
- 秦艽《雷公炮炙论》
- 秦荻梨《千金翼方》
- 秦艽《雷公炮制药性解》
- 秦大任《中医词典》
- 秦艽《药笼小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