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证治
夫惊悸与忪悸,二证不同。惊悸,则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梦寐不祥,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名曰心惊胆寒,在心胆经,属不内外因,其脉必动;忪悸,则因汲汲富贵,戚戚贫贱,久思所爱,遽失所重,触事不意,气郁涎聚,遂致忪悸,在心脾经,意思所主,属内所因。或冒寒暑湿,塞闭诸经,令人忽忽若有所失,恐恐如人将捕,中脘忪悸,此乃外邪,非因心病。况五饮停蓄,闭于中脘,最使人忪悸,治属饮家。除饮悸与外内因所治各见本门,惊悸治方备列于后。

- 惊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惊悸怔仲《证治汇补》
- 惊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惊悸怔忡主方·即补心汤《痰火点雪》
- 惊厥《中医名词词典》
- 惊悸怔忡门《医方考》
- 惊厥《儿科学》
- 惊悸怔忡健忘证《明医指掌》
- 惊厥(抽搐)《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古今名医汇粹》
- 惊厥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惊悸怔忡健忘《痰火点雪》
- 惊厥与失神发作《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惊悸怔忡《灸法秘传》
- 惊恐(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惊悸怔忡《回春录》
- 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惊悸怔忡《仁术便览》
- 惊恐劳力诸伤《灵素节注类编》
- 惊悸怔忡《丹溪心法》
- 惊恐脉案《类证治裁》
- 惊悸怔忡《医学纲目》
- 惊恐血崩证《临证实验录》
- 惊悸一《金匮悬解》
- 惊恐怔忡《医述》
- 惊悸续法《医学纲目》
- 惊恐重症赖补养《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 惊恐重症赖补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惊悸吐泄寒战发热《四圣悬枢》
- 惊狂《黄帝内经太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