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病不内外因证治
病者发寒热,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以岁运推之。
病者寒热日作,梦寐不祥,多生恐怖,名曰鬼疟。宜用禁避厌禳之法。
病者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南方多病此,名曰瘴疟。当随方土所宜治之。
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 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唯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证。
病者经年不瘥,瘥后复发,远行久立,下至微劳,力皆不任,名曰劳疟。亦有数年不瘥,百药不断,结成 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
以上诸证,名状不同,各有治方,宜推而用之。

- 疟病不内外因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疟病(方二首)##《备急千金要方》
- 疟病二《金匮悬解》
- 疟病《普济方·针灸》
- 疟病发渴《圣济总录》
- 疟病《医宗金鉴》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圣济总录》
- 疟病《备急千金要方》
- 疟病候《诸病源候论》
- 疟病《金匮悬解》
- 疟病候《诸病源候论》
- 疟病《千金翼方》
- 疟病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疟(又名)《杂病治例》
- 疟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 疟(脾寒)《针灸资生经》
- 疟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 疟病脉证并治《卫生宝鉴》
-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 疟病脉证并治《高注金匮要略》
- 疟《陈氏幼科秘诀》
- 疟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疟《女科证治准绳》
- 疟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疟《女科证治准绳》
- 疟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浅注》
- 疟《金匮钩玄》
- 疟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心典》
- 疟《急救良方》
- 疟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