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
苍术(泔浸一宿,二十两) 桔梗(十两) 陈皮(六两) 白芷 甘草(炙,各三两)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半) 芍药 白茯苓 半夏(汤去滑,各一两) 麻黄(去节,春夏,二两,秋冬,三两) 干姜(春夏,两半,秋冬,二两) 枳壳(汤浸去瓤,锉炒,四两) 浓朴(姜制炒,二两) 桂心(春夏,三两,秋冬,四两)
上先将前十二味 咀,微炒令香,取出,当风凉之,入后枳壳、桂、朴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前温服。伤寒手足逆冷,自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产妇阵疏难产,经三两日不生,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委顿,产道干涩,加顺元散水七分、酒三分煎,相继两服,气血内和即产;胎死者,不过三服当下。其顺元散多少,量产母虚实加减。伤寒发热,侠内寒者,加葱白二寸、豉七粒同煎,相继服,当以汗解。

- 五积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医学传心录》
-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五积六聚治同郁断《儒门事亲》
- 五积散《儒门事亲》
- 五积方《苏沈良方》
- 五积散《目经大成》
- 五积《中医词典》
- 五积散《外科理例》
- 五积《中医名词词典》
- 五积散《仁术便览》
- 五火《中医词典》
- 五积散《医方论》
- 五会《中医词典》
- 五积散《汤头歌诀》
- 五灰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积散《时方歌括》
- 五画《金匮悬解》
- 五积散《是斋百一选方》
- 五化《中医词典》
- 五积散《博济方》
- 五划《四圣心源》
- 五积散(加减五积散)《瘴疟指南》
- 五花障《中医词典》
- 五积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花皮《雷公炮炙论》
- 五加《本草纲目》
- 五户《中医词典》
- 五加《新修本草》
- 五虎斩劳汤《仁术便览》
- 五加杜仲茶《茶饮保健》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