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平汤
治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病者中热,面浮鼻鼽,小便赤黄,甚则淋,或疠气行,善暴仆,振栗谵妄,寒疟痈肿,便血。
远志(去心,姜制炒) 紫檀香(各一两) 天门冬(去心) 山茱萸(各三分) 白术 白芍药甘草(炙) 生姜(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茯苓、半夏(汤洗去滑)、紫苏、生姜(各半两);自春分至小满,加玄参、白薇(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去远志、山茱萸、白术,加丹参、泽泻(各半两);自大暑至秋分,去远志、白术,加酸枣仁、车前子(各半两);自秋分直至大寒,并根据正方。
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化营运先天。初之气,少阴君火加厥阴木,民病温,气拂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太阴土加少阴火,民病热郁,咳逆呕吐,胸臆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少阳相火加相火,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阳明金加太阴土,民病满,身重。五之气,太阳水加阳明金,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厥阴木加太阳水,民病开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治法,宜咸寒平其上,辛温治其内,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

- 审平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审平《中医词典》
- 审声(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审内证用药《集验背疽方》
- 审天时可种不可种《儿科萃精》
- 审苗窍《儿科萃精》
- 审微《褚氏遗书》
- 审苗窍《中医词典》
- 审象论《脉诀汇辨》
- 审苗窍《中医名词词典》
- 审形色《厘正按摩要术》
- 审脉《医医小草》
- 审穴《中医词典》
- 审机(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审音论《幼科推拿秘书》
- 审机《中医词典》
- 审证《医述》
- 审候歌《小儿推拿广意》
- 审症秘论《银海精微》
- 审方书《针灸资生经》
- 审症虚实诀《寿世保元》
- 审方书《普济方·针灸》
- 审症应验口诀《银海精微》
- 审多少《女科证治准绳》
- 审治处方《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审定供应渠道《医院药学》
- 渖唇《中医词典》
- 审的歌发挥《秘传眼科龙木论》
- 肾《经络全书》
- 审察苗窍《推拿抉微》
- 肾《中医名词词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 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叙痹论
- 合痹治法
- 节论
- 叙香港脚论
- 叙《千金》论
- 香港脚脉证
- 叙太阳经香港脚证
- 太阳经香港脚治法
- 阳明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证
- 少阳经香港脚治法
- 三阳并合香港脚证治法
-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少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 三阴并合香港脚治法
- 香港脚总治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内所因论
- 内所因治说
- 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小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
- 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
- 心主三焦经虚实寒热证治
- 三焦精腑辨正
- 痼冷积热证治
- 五积证治
- 六聚证治
- 息积证治
- 五劳证治
- 六极证治
- 七气叙论
- 七气证治
- 五噎证治
- 五膈证治
- 卷之九
- 胸痞证治
- 健忘证治
- 虚烦证治
- 五痿叙论
- 五痿证例
- 五痿治法
- 失血叙论
- 外因衄血证治
- 内因衄血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三因吐血证治
- 伤胃吐血证治
- 肺疽吐血证治
- 折伤吐血证治
- 折伤瘀血证治
- 病余瘀血证治
- 汗血证治
- 便血证治
- 风痢下血证治
- 尿血证治
- 瘕证治
- 癫痫叙论
- 癫痫证治
- 狂证论
- 九痛叙论
- 外所因心痛证治
- 内所因心痛证治
- 不内外因心痛证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胀满叙论
- 胀满证治
- 霍乱叙论
- 霍乱诸证
- 霍乱外因证治
- 霍乱内因证治
- 不内外因证治
- 霍乱凡例
- 呕吐叙论
- 寒呕证治
- 热呕证治
- 痰呕证治
- 食呕证治
- 血呕证治
- 气呕证治
- 漏气证治
- 走哺证治
- 哕逆论证
- 醋咽证治
- KT气叙论
- 谷气治法
- 泄泻叙论
- 实热泄泻治法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