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

《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张三锡治一妇,月中着恼,素体浓多痰,臂痛移走,两足且肿,以为虚治,服参、归,痛益甚,恶心迷闷。作郁痰治,二陈、越鞠加秦艽丹皮,二服稍减。大便四五日不去矣,投搜风丸后,用化痰舒气,二陈、二术、酒芩、酒柏、木通泽泻香附,调理而愈。

陆养愚治凌绎泉夫人,妊将七月,忽两足软痿,不能履地,分娩后顿愈,一月后仍作,且胸胁痛,夜分发热。或以四物入牛膝木瓜虎骨鹿胶,或作或止。后以脾主四肢,与参、术,胀痛闷绝。仍用养血之品,无进退,经年。诊之,询其饮食如常,肌肉如故,足胫浮肿,胸胁揉按则微痛,否则痞闷,其脉沉缓而滑,此湿痰积于胸,流于四肢,故痛而缓,宜乎滋阴不减,补气增剧也。用二陈汤苍术威灵仙黄柏白芥子,数剂痛定热除。加苡仁,十剂步履如故。

薛立斋治一产妇,身腹作痛,发热不食,烦躁不寐,盗汗胁痛。服解散祛血之药,不时昏愦,六脉洪大无力。用补中益气加炮姜半夏,一剂顿退二三,又剂饮食甘美。但背强而痛,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

一产妇遍身头顶作痛,发热不食,脉浮紧,此风寒之症也,用五积散,一剂汗出而愈。但倦怠发热,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八珍汤调理而愈。

周慎斋治一妇,产后受湿,遍身疼痛。众以风药治之,遂致卧床不起,手足渐细,此产后气血虚,而风药愈损气血故也。治宜大补气血,用参、 各钱半,防己五分,煎服愈。

一产妇遍身痛,坐不得卧,已经两月,痰多食减,众治不效,以参、归各一两,木香一钱为末,酒煎,分为九次服之愈。

马元仪治卜氏外家,产后胸中作痛,痛甚则迫切不能支,至欲求死,诸治不效。延至五月,病转危急。诊其脉,两手弦涩少神,不能转侧,不得言语,曰∶胸中者,阳气所治之部,今为阴邪所入,阴与阳搏,所以作痛。前医破气不应,转而和血,又转而温补,又转而镇逆,不知阴阳相结,补之则无益,攻之则愈结。若镇堕之,益足以抑遏生阳,而阻滞邪气。惟交通一法,足尽开阳入阴,通上彻下之妙,使阴治于下,阳治于上,太虚之府旷然,何胸痛之有哉?用人参三钱,肉桂一钱,合仲景黄连汤,一剂痛减,二三剂顿释。次进加桂理中汤,数剂全愈。

接∶是症即胸痹是也,故入痛痹门。

缪仲淳治王善长夫人,产后腿痛,不能行立,久之,饮食不进,困惫之极。诊之曰∶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向所饮药虽多,皆燥苦之剂,不能益阴。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枣仁为主,生地枸杞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一剂辄效,四剂而起。

来天培治潘履端内,年约四旬,患头身手足麻木疼痛,产后感风,不能节劳,致风入经络,而成痛风之症也。询之,果以前岁产后而起。以归身、红花养血,钩藤秦艽通络,黄芩银花清火,羌活走百节,川芎头痛菖蒲利肠消满,甘草缓痛,姜皮达肌肤、通腠理。服二剂而头痛愈,腹胀减,惟发热身疼未除,更心神恍惚不寐,脉稍和。此表症稍退,里热未清,改用生地、归、芍、柴胡地骨皮续断钩藤半夏曲枳壳、枣仁、建莲,二剂而诸症痊。惟两膝内肿痛,扶杖而行,此风入三阴,而将愈矣。前方减柴胡地骨皮半夏曲枳壳,加丹皮、赤芍红花威灵仙清风藤防己、牛膝、五加皮、生甘草,又三四剂全愈。

薛立斋治人产妇,六月,多汗人倦,不敢袒被,故汗出被里,冷则浸渍,得风湿,身疼痛,遂以羌活续断汤,数服愈。(未选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续名医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1. 痛痹《续名医类案》
  2. 痛痹《凌临灵方》
  3. 痛痹《续名医类案》
  4. 痛痹《中医词典》
  5. 痛痹《证治准绳·类方》
  6. 痛痹《圣济总录》
  7. 痛痹《证治准绳·杂病》
  8. 《外科选要》
  9. 痛痹《金匮翼》
  10. 《痘疹心法要诀》
  11. 痛痹(即痛风)《医学纲目》
  12. 《叶天士医案精华》
  13. 痛不移处《医林改错》
  14. 《外科心法要诀》
  15. 痛毒肿硬无头《奇效简便良方》
  16. 《本草求真》
  17. 痛风《临床营养学》
  18. 《证治准绳·疡医》
  19. 痛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0. 《证治准绳·幼科》
  21. 痛风《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22. 《证治准绳·幼科》
  23. 痛风《老年百病防治》
  24. 《续名医类案》
  25. 痛风《中医词典》
  26. 《医宗金鉴》
  27. 痛风《杂病治例》
  28. 《止园医话》
  29. 痛风《推求师意》
  30. 筩(走斥)(tǒng-shuò)《中医词典》
  31. 痛风《医学传灯》

《续名医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