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张子和曰∶鹿子春一小儿八岁,夏月病嗽,羸甚,余欲涌之,子春以为儿幼弱,惧其不胜,少难之。一日饮酒,家人与之酒,过多大吐,吐定而嗽止。盖酒味苦,苦属通剂,乃大悟余之言也。

万密斋治胡元溪子,五岁,春病嗽。医用葶苈丸,乍止乍作,至夏转作。又一医用五物汤不效。或以葶苈,或以三拗,发表攻里,其嗽益加,至百十声不止,面青气促,口鼻出血,势急矣。曰∶自春至秋,病已半年,治之不易。乃用二冬、二母、栀、芩、甘、桔、苏子茯苓陈皮去白,连进三剂,咳只二三十声。一医以二陈加防风百部杏仁紫菀桑皮。万曰∶肝气已逆,吾方降之,其咳稍罢,防风百部升发之品,似不可用。彼云∶防风、百部,乃咳嗽圣药也。服之,气上逆而咳,百十声不止,口鼻血复来。再求治,仍用前方,取生茅根捣自然汁,和药与之,五日而血止。去茅根,或加款冬杏仁以止其咳。或去黄芩栀子,加人参白术以补其脾。或加阿胶以补其肺。调理二旬而安。盖方春时,多上升之气,肺感风寒,当与发散;葶苈丸乃攻里之剂,肺金本虚,而反泻之,此一逆也。夏天火旺,肺金受克,当用清金泻火之剂;三拗汤乃发散药也,用热犯热,此二逆也。一汗一下,肺金大虚矣;方秋时,气应降而不降,反用升发之剂,此三逆也。今用收敛清降之药,以平其浮游之火,火衰于戌,时值九月,故病易已。

许氏子病嗽,痰中带血,或用茅根汤治之不效,延万治。因问先生治胡元溪子用茅根,此亦用茅根,然不愈何也?曰∶彼病于秋,肺旺肝燥,此病于冬,血衰时也。且彼乃口鼻出血,属阳明胃;此是痰中有血,属太阴肺。病既不同,治亦有别,乃用阿胶为君,杏仁霜、栝蒌霜、贝母为臣,苏叶桔梗甘草为佐,炼蜜为丸,薄荷煎汤化服而愈。

万石泉女,病久嗽不止,胸高气急,曰∶此龟胸病也。胸者,肺之府也,肺胀则胸骨高起,而状如龟壳。吾闻其病,未曾治之,故无方也。或者不可治乎?石泉曰∶气胀者,肺实也,当服葶苈丸。曰∶病有新久,症有虚实,(知为虚,何不投补?)再服葶苈泻肺之剂,恐有虚脱之祸。不听,竟以是卒。

吴孚先治一小儿咳嗽,动便作痰声,喉如曳锯,脉数洪滑,纹如鱼刺,用加减二陈汤,兼服神仙玉露散而痊。

万密斋治举人蔡沙江子,病咳久不止,其咳连声不绝,咳时面青,右手常自摆动。曰∶不可治也。问何故?曰∶咳者,肺病也,肺属金。面青者,肝之色也,肝属木。手摆者,肝风欲发之状。木来侮金,寡乎畏也。今十月,金病木生之时,四时之序,将来者进,成功者退。木生而进,金病而退,必发搐,甲乙日剧。果乙日搐而死。(此段谈理入微,然何不大用养肝清肺之剂以冀万一?设玉横遇此症,必有以处之矣。)

曾芸塘子九岁,病咳,半夜甚,乃胎禀不足,肾虚嗽也。用人参固本丸加阿胶、桑皮,尽剂而安。又汪元津子,病肾虚嗽,与上症同,亦用人参固本丸茯苓知母、贝母、山药各等分,为丸服之而安。

蒋仲芳治盛氏女,十余岁,患内热干咳特甚。医与清火滋阴麦冬黄芩之品,服之不效。脉得弦数,脉症汤药甚相合也,因何不愈?沉思间,忽闻女衣有烟火气,询其曾卧火箱中乎?曰∶然。即以前方与之,令其迁卧床上,遂不终剂而愈。问故,曰∶咳嗽,火热烁金,以清火润肺之品治之甚当,其如外火复逼,一杯水,其能救车薪之火乎?今离却外火,其病自愈耳。(可见药即对症,而饮食起居调摄失宜,亦致不效,非如此细心体察,鲜不误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续名医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1. 《续名医类案》
  2. 《中医词典》
  3. 《证治准绳·幼科》
  4. 溲血门《张氏医通》
  5. 嗽分六气毋拘以寒述《儒门事亲》
  6. 溲血案《丁甘仁医案》
  7. 嗽候《诸病源候论》
  8. 溲血《友渔斋医话》
  9. 嗽候《诸病源候论》
  10. 溲血《金匮翼》
  11. 嗽脓血《医学纲目》
  12. 溲血《张聿青医案》
  13. 嗽脓血《证治准绳·幼科》
  14. 溲血《医碥》
  15. 嗽声不出《中医词典》
  16. 溲血《证治准绳·杂病》
  17. 嗽声不出《证治准绳·幼科》
  18. 溲血《证治准绳·类方》
  19. 嗽吐《中医词典》
  20. 溲血《张氏医通》
  21. 嗽吐脓痰《中医词典》
  22. 溲血《医学纲目》
  23. 嗽唾咯《医学入门》
  24. 溲血《竹泉生女科集要》
  25. 嗽唾脓痰《中医词典》
  26. 溲血《中医名词词典》
  27. 嗽血《中医词典》
  28. 溲数《张聿青医案》
  29. 嗽血《幼幼新书》
  30. 溲数《医述》
  31. 嗽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续名医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