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张子和治相台监酒岳成之病疟,滑泄日夜不止,肠鸣而口疮,俗呼为心劳口疮,三年不愈。令以长流水同姜、枣煎,五苓散五七钱,空心使服之,以治其下,以宣黄连白茯苓(去皮),二味各等分为末,以白面糊为丸,食后温水下三五十丸,以治其上,百日而愈。(作湿火治。)

一男子病口疮数年,上至口,中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热物。一涌一泄一汗,病去其九。次服黄连解毒汤,不旬日皆释。(作实火治。)

一男子年二十余,病口中气出臭如发厕,虽亲戚莫肯与对语。张曰∶肺金本主腥,乃金为火所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热极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调散涌之,去其七分。夜用舟车丸、浚川散下五行,比旦而断。呜呼!人有病口臭,而终其身者,世说以为肺系偏而与胃相通故臭,妄论也。

立斋治廷评曲汝为,口内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喜热饮食,此中气真寒而外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而愈。(虚寒。)

一人胃弱痰盛,口舌生疮,服滚痰丸愈甚,反泻不止,恶食倦怠,此胃气被伤也。与香砂六君子汤,数剂少可。再以补中益气汤半夏茯苓而愈。

立斋治一男子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痿软,或用黄柏等药益甚,时或口咸,此肾经虚热,以六味丸悉愈。(虚热。)

孙文垣治汪东之,手谈过劳,口中生疮。凡进大苦大寒之剂,十余日疮益甚,延及于喉,药食难进。脉之,六部俱豁大无力。有专科欲敷口疳药,令以荆芥汤洗而引之,搅出稠涎二三碗倾于地。偶二鸡争啄之立毙,其毒如此,亦症之奇者。乃嘱其用药,只可吹入喉中,必俟喉全好,然后敷舌,舌好再敷口唇,毋得概敷。令毒无出路,反攻入喉,则误事矣。谓其父曰∶此虚阳口疮也,非附子理中汤不可救。曰∶疮乃热症,况上身已热,又天时酷暑,大热之剂,其敢进乎?曰∶此阴盛格阳之症,误服寒凉激之,试探两足必冷,按之果然。遂与人参白术各三钱,大附子炮姜炙甘草各一钱,水煎冷服。服后即酣睡达旦,次早能食粥半盏,足膝渐暖,药仍如旧。适散步午归,见举家号恸,曰∶本热病误服热药,今舌肿大,塞满口中,不能言语,不可为矣。

骇其骤变,再脉之,则六脉敛而有神,面色亦和,独舌胀大,心知为寒凉敷药所致也。乃诘之曰∶今日可用敷药否?曰∶已二次矣。令急取官桂研末五钱,以生姜自然汁调涂舌上,涂讫则涕泪流出,口内涎垂,舌顿消去,即令取粥与食,使压之,庶虚火不再升。盖舌满胀者,乃敷药寒凉,闭其毒瓦斯,毒无从出故耳。以桂调姜汁涂之,辛散之义也。

黄师文父病口疮,师文治之不愈,心讶之,乃密访诸婢,果其父尝昼同一婢子寝,明日疮作。师文即详其时节,明日即用其父所寝时,令其父净濯足,以其药贴脚心瘥。(不外吴茱萸、生附子等药。《北窗灸 》。)

卢不远治李某,口舌生疮,几三年矣。脉浮细急数,按之空虚,而尺尤甚。用立斋虚火不归经法,以加减八味丸料,二剂即愈。

柴屿青治吴颖庵少廷尉甥闵,年三十,口舌生疮,下部泄泻,脉尺弱而无力,寸关豁大。此阴盛于下,逼阳于上。若用凉药清火,则有碍于脾;用燥药治脾,则有碍于舌。惟有引火归源之法,竟用附子理中汤冷冻饮料,送八味丸三钱,两服顿愈。

光禄卿李瀛少夫人患口疮,医屡投清火寒凉之剂无效,更兼泄泻,饮食少思。始求治,按其右关微弱,知系胃虚谷少,复为寒凉损伤,致脾胃虚衰之火,被逼上炎,则为口疮,元藏虚寒,则为泄泻也。惟补其火散其寒,则火得所助,接引而退舍矣。方用人参白术、附子、炮姜、炙甘草。李君畏不敢与服,逡巡数日,势益困勉。用前方连进数剂即安。盖口疮非止一端,有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必须分别治之,不可执也。

陆养愚治姚明水,天禀素弱,脾肾两虚,幸能节养,兼服温补之剂,中年颇健啖,因无子置外家,遂患口疮,齿痛。初以凉膈散数钱,服之即愈。自后常发常服,至半年许满口腐烂,饮食不进。脉之,两寸浮数而微,关尺浮弱而涩。谓形虽有余,精仍不足,当严守禁忌,服滋补药,凉剂不可再投矣。用八物汤地黄,以峻补肾水,加桂、附各一分,引火归原,经谓折之不去,求其属以衰之是也。煎就凉服十剂,其患如失。

薛立斋治儒者刘允功,形体魁伟,冬日饮水,自喜壮实。薛曰∶此阴虚也。不信。一日口舌生疮,或用寒凉之剂,肢体倦怠,发热恶寒,乃与六味地黄、补中益气而愈。

王肯堂治常熟严养翁相公,春秋高而求助于浓味补药,以致胃火久而益炽。服清胃散不效,加山栀、芩、连而益甚。以为凉之非也,疑其当补。闻王善用人参,因延诊而决之。才及门则口中秽气达于四室,向之欲哕,此正清胃散症也。独其热甚,当用从治。而既失之,今且欲从而不可矣,当求其属而衰之。用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石斛升麻犀角兰香之类,大剂投之,数日而臭已止矣。经云∶诸病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所谓求其属也。火衰于戌,故峻补其阴而热自已。后因不屏肉食,胃火复作,大便不利,目翳耳鸣,不能自忍。杂进寒凉,时或利之,遂致不起。嗟乎!苟知其热,凉之而已,则涂之人,皆可以为卢扁,何事医乎?(《郁岗斋笔尘》。)

邑侯许少微患口糜,王谓非干姜不能愈。许犹疑之,后竟从王言而愈。从子懋 亦患此,甚危急,热甚惟欲饮冷水,王用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服,数服乃已。噫!此岂可与拘方者道耶?口疮无论新旧,遇夜卧时,将自己两睾丸,以手握紧,左右以手揉之三五十遍,每夜睡觉辄行之,愈于服药。(苏谈。)

立斋治一男子,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治以理中汤而愈。又一男子,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亦与前汤顿愈。

一男子口糜烂,服凉药愈甚,脉数而无力,以四物加酒炒栀、柏、元参,一剂顿退,四剂而痊。

一男子口舌生疮,脉浮而缓,饮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更以桂末含之即愈。又一男子患之,劳而愈盛,以前药加附子三片,三剂即愈。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一妇人常口舌糜烂,颊赤唇干,眼涩作渴,脉数,按之则涩,此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为患,名热劳症也。当多服滋阴养血药。彼欲速效,用败毒寒剂攻之,后变瘵症而殁。《妇人良方》云∶妇人热劳者,由肺壅热,伤于气血,气血不调,脏腑壅滞,热毒内积,不得宣通之所致也。其候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四肢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神思昏沉,嗜卧少寐,饮食无味,举体酸疼,或时心怔,或时盗汗。肌肤日渐消瘦,故名热劳也。

焦秀才病口苦,罗谦甫制龙胆泻肝汤,治之得效。经云∶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为清净之府,肝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之恚怒,怒则气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盛使然也。(《宝鉴》。)

罗谦甫治梁齐民,膏粱多饮,因劳心过度,肺金有伤,以致气出腥臭,涕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舌干燥,以加减泻白散主之。《难经》云∶心主五臭,入肺为腥臭,此其一也。因大饮大热之气所伤,从心火刑于肺金。

桑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补气为君;以黄芩知母苦寒治气腥臭,清利肺气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酸温,以收肺气,麦冬甘寒,治涕唾稠粘,口苦干燥为佐;桔梗辛温,体轻浮,治痰逆,利咽膈为使。服数剂而愈。

尤在泾曰∶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谓非干姜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懋 亦患此,势甚危急,欲饮冷水,与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冻饮料,日数服乃已。盖土湿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续名医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1. 《续名医类案》
  2. 《医学纲目》
  3. 《张氏医通》
  4. 《经络考》
  5. 《证治准绳·杂病》
  6. 《中医词典》
  7. 《医碥》
  8. 《中医词典》
  9. 《医碥》
  10. 《物理诊断学》
  11. 《古今医案按》
  12. 《经络全书》
  13. 《奇症汇》
  14. 芤与革对《三指禅》
  15. 《脉因证治》
  16. 芤虚散不同《轩岐救正论》
  17. 《急救良方》
  18. 芤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19. 《慈幼新书》
  20. 芤脉求是《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1. 口(附唇)《医述》
  22. 芤脉(阳中之阴)《诊家正眼》
  23. 口(匿^虫)《中医词典》
  24. 芤脉(阳中阴)《脉诀汇辨》
  25. 口(匿^虫)《中医词典》
  26. 芤脉《脉理求真》
  27. 口、唇、齿、龈、舌《中医名词词典》
  28. 芤脉《疡科纲要》
  29. 口、眼、生殖器综合征《自我调养巧治病》
  30. 芤脉《中医名词词典》
  31. 口㖞《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