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痢

《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赵养葵治一孕妇,疟痢齐发,他医治两月余,疟止而痢愈甚,又加腹痛,饮食少进。赵诊之曰∶虚寒也。以补中益气加姜、桂,一服痢止大半,再一服而反加疟疾大作。主人惊恐,赵曰∶此吉兆也。向者疟之止,乃阴甚之极,阳不敢与之争。今服补阳之剂,阳气有权,敢与阴战,再能助阳之力,阴自退听。方中加附子五分,疟痢齐愈。大进补剂,越三月产一子,产后甚健。

张路玉治太学夫人,怀孕七月,先疟后痢,而多鲜血,与补中益气汤吴茱萸、制川连而愈。每见孕妇病疟胎陨而致不救者多矣。

郝氏妇怀孕九月患疟,三四发即呕恶畏食。诊其脉,气口涩数不调,右关尺弦数微滑,此中脘有冷物阻滞之候。以小柴胡黄芩,加炮姜山楂,四服稍安,思食。但性不嗜粥,连食肺、鸭之类,遂疟痢兼并,胎气下坠不安,以补中益气去黄 ,加木香乌梅,五服而产,产后疟痢俱不复作矣。其仆妇产后数日,亦忽下痢脓血,至夜微发寒热,小腹胀痛,与《千金》三物胶艾汤去榴皮,加炮姜山楂,六服而瘳。

万密斋治典史熊镜妻,有孕,先于五月病热。或治之变疟,更医加痢。至八月,疟痢并行,脉左沉实有力,右浮大而虚,此男娠内伤病也。用补中益气汤加条芩,倍白术,十余剂疟痢俱止。后以胡连丸调理而安,后生一男。

沈尧封曰∶夏墓荡一妇,丰前桥章氏女也。己卯夏,章氏来请云∶怀孕七月,患三疟痢疾。及诊,病者止云∶小便不通,腹痛欲死,小腹时有物垄起,至若痢疾,昼夜数十起,所下无多,仍是粪水,疟亦寒热甚微。

予思俱是肝病,盖肝脉环阴器,抵小腹,肝气作胀,故小腹痛,溺不利,胀甚则数欲大便。肝病似疟,故寒热。

予议泄肝法,许其先止腹痛,后利小便。彼云但得如此即活,不必顾胎。用川楝子橘核白通草白芍茯苓甘草,煎服一剂,腹痛止,小便利。四剂疟痢尽除,胎亦不坠。以后竟不服药,弥月而产。

雄按∶徐悔堂云,秣陵冯学团之内,久患痞痛,每发自脐间策策动,未几遍行腹中,疼不可忍。频年医治,不一其人,而持论各异。外贴膏药,内服汤丸,攻补温凉,备尝不效,病已频危,论绝医药。迨半月后,病势稍减,两月后饮食如常,而向之策策动者,日觉其长,驯至满腹,又疑其鼓也。复为医治,亦不能愈,如是者又三年。忽一日腹痛几死,旋产一男,母子无恙,而腹痞消。计自初病至产,盖已九年余矣。此等异证,虽不恒见,然为医考不可不知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续名医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续名医类案》书籍目录
  1. 疟痢《续名医类案》
  2. 疟痢《圣济总录》
  3. 疟痢《续名医类案》
  4. 疟劳《中医词典》
  5. 疟痢《续名医类案》
  6. 疟劳《中医词典》
  7. 疟痢《古今医案按》
  8. 疟咳嗽记《证治心传》
  9. 疟痢《友渔斋医话》
  10. 疟解《儿科萃精》
  11. 疟痢概说《儿科要略》
  12. 疟解《黄帝内经太素》
  13. 疟痢兼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14. 疟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15.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6. 疟疾总论《金匮玉函经二注》
  17. 疟痢症等《千金宝要》
  18. 疟疾总论《症因脉治》
  19. 疟痢总论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20. 疟疾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21. 疟论《素问悬解》
  22. 疟疾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23. 疟论《素问悬解》
  24. 疟疾总括《医宗金鉴》
  25. 疟论《格致余论》
  26. 疟疾总括《医宗金鉴》
  27. 疟论《普济方·针灸》
  28. 疟疾治法《杂病心法要诀》
  29. 疟论《胎产心法》
  30. 疟疾治法《医宗金鉴》
  31. 疟论《医贯》

《续名医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