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酒过伤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 论饮酒过伤《脾胃论》
- 论饮《温疫论》
- 论饮食门《养生导引秘籍》
- 论音哑作呛喉病《冯氏锦囊秘录》
- 论婴儿胎黄症《幼科概论》
- 论阴证躁不躁死生二脉《阴证略例》
- 论婴儿胎热《幼科概论》
- 论阴证阳证《疡科纲要》
- 论婴孩疮疡《疡医大全》
- 论阴证小便赤《阴证略例》
- 论营气《中风论》
- 论阴证世间罕有《温疫论》
- 论痈疮《华佗神方》
- 论阴证始终形状杂举例《阴证略例》
- 论痈疽《外科精义》
- 论阴证咳(一作吃)逆《阴证略例》
- 论痈疽成漏脉例《外科精要》
- 论阴证发热《阴证略例》
- 论痈疽疮肿《中藏经》
- 论阴证发渴《阴证略例》
- 论痈疽发热属肾虚《外科精要》
- 论阴证大便秘《阴证略例》
- 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外科精要》
- 论阴痒生虫《济阴纲目》
- 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外科精要》
- 论阴阳易分热寒《阴证略例》
- 论痈疽割伤《外科精要》
- 论阴阳痞格《华佗神方》
- 论痈疽寒热多汗用药《外科精要》
- 论阴阳法《疡医大全》
- 论痈疽喉舌生疮如菌《外科精要》
《脾胃论》
- 序
- 卷上
- 卷中
- 气运衰旺图说
-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 补中益气汤
-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 黄人参汤
- 除风湿羌活汤
- 调中益气汤
-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 清暑益气汤
- 随时加减用药法
- 肠下血论
- 凉血地黄汤
- 升阳除湿防风汤
-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 三焦元气衰旺
- 卷下
-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 忽肥忽瘦论
-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 阴阳寿夭论
- 五脏之气交变论
- 阴阳升降论
- 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 清神益气汤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人参芍药汤
- 麻黄人参芍药汤
- 升阳散火汤
- 安胃汤
- 清胃散
- 清阳汤
- 胃风汤(一)
-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 调卫汤
-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 清燥汤
- 助阳和血补气汤
- 升阳汤
- 升阳除湿汤
- 益胃汤
- 生姜和中汤
- 强胃汤
- 温胃汤
- 和中丸(一)
- 藿香安胃散
- 异功散
- 饮食伤脾论
- 五苓散
- 论饮酒过伤
- 葛花解酲汤
- 枳术丸
- 橘皮枳术丸
- 半夏枳术丸
- 木香干姜枳术丸
-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 和中丸(二)
- 交泰丸
- 三棱消积丸
- 备急丸
- 神保丸
- 雄黄圣饼子
- 蠲饮枳实丸
- 感应丸
- 神应丸
- 白术安胃散
- 圣饼子
- 当归和血散
- 诃梨勒丸
-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 胃风汤(二)
- 三黄丸
- 白术散
- 加减平胃散
- 散滞气汤
- 通幽汤
- 润肠丸
- 导气除燥汤
- 丁香茱萸汤
- 草豆蔻丸
- 神圣复气汤
- 脾胃将理法
- 摄养
- 远欲
- 省言箴
- 后序